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棚" 程万里调研团队到潍坊市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调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2 18:55:44来源:
2025年4月15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棚" 程万里调研团队一行6人深入潍坊市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丘陵地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难题展开实地调研。团队与合作社负责人、农户代表及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专家马建海展开深度交流,在田间地头共议 "机器进棚难" 破局之策,为丘陵地区设施农业现代化问诊开方。

在棚间临时搭建的座谈区,马建海专家结合 20 年丘陵山区农机研发经验指出,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是打破 "棚体设计与机械研发两张皮" 的现状。他提出 "三位一体" 解决方案:一是前端优化棚体结构,建议新建大棚预留 1.5 米作业通道,棚门宽度增至 1.2 米,为机械进出创造物理条件;二是中端研发适配装备,针对 3 米以下窄通道场景,研发折叠式采摘臂架、电动履带底盘等轻量化设备,同步推进电池续航、智能导航等技术攻关;三是后端构建服务网络,创新 "农机管家" 模式,由合作社组建专业运维队,通过手机 APP 实现设备调度、故障报修、作业监测一体化管理,破解小农户 "用机贵、维护难" 痛点。

针对老龄化种植群体,团队特别关注技术适农性:"我们在实验室测试过语音控制采摘机,喊一声 ' 开始采摘 ' 就能启动,操作界面大字体显示,老年人学起来很快。" 马建海的话引发农户代表共鸣,65 岁的种植户张桂芳接过话茬:"要是机器能听懂人话,我们老婆子也能当‘新农人’。"

绿野合作社的案例已纳入《山东省丘陵地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后续将联合省农业农村厅、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棚型标准、机械研发、服务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作为山东丘陵设施农业的典型代表,绿野合作社的破局探索具有复制价值。数据显示,全省类似地形的设施农业占比达 45%,机械化率普遍低于 60%。此次调研不仅是对前期 "润鑫模式" 的迭代升级,更聚焦 "小农户与大机械" 的衔接痛点 —— 通过 "棚机协同设计 + 服务托管" 双轮驱动,预计 3 年内绿野合作社耕整地机械化率可提升至 80%,采摘环节将实现 "机器换人" 零突破,亩均人工成本下降 40%。同时为全国同类地区趟出一条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破局之路。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