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突发!2022退市第一股定了,董事长被终身禁入并
*ST新亿曾公告了退市预警,当时公司收到了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因2018年、2019年虚增收入,追溯调整后,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将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ST新亿有股东2.41万户,人均持股13万元。
*ST新亿曾收到新疆证监局《立案告知书》,塔城公安局告知新疆证监局,对于其移送的*ST新亿及实控人黄伟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一案,塔城公安局认为,符合立案标准,现已立案侦查。
*ST新亿因负债沉重,严重缺乏偿债资金,计划引入投资人获得偿债资金。
大股东给出重整方案显示,拟以资本公积金转增11.13亿股,由11名投资人支付14.47亿元受让,职场黑名单该款项用于清偿公司债务等。
方案一出,遭到了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ST新亿的重整计划分别被投以70.05%、64.65%的高比例反对票,遭两度否决。
焦急难耐的大股东,向新疆塔城中级法院申请“强裁”,竟迅速获得批准。而中小股东并未妥协,选择向新疆高院上诉。新疆高院的裁决结果一拖再拖,最终导致停牌时间长达54个月。
*ST新亿的“保壳”之路也异常艰辛。回顾2011年以来,*ST新亿的经营利润已经连续10年录得亏损。
但该公司却频频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避免了净利润“连续3年亏损”的退市红线年亏损的背景下,退市的关键考核指标:净利润,却从未出现连续3年亏损的情况。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据证监会披露的公告显示,*ST新亿保壳背后是虚增收入、财务造假的手段,最终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将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在终止上市的处罚落地后,有股民留言感慨:建议公司联系中小股东立即走行政诉讼,给予应有的惩罚,净化股市监管环境。
这些股票也危险
3月22日晚间,宜华健康也拉响了退市警报,其在当日的公告中警示了退市风险,若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触及上述规定的情形,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而在此前的公告中,宜华健康预计,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亏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
另外梳理发现,*ST济堂、*ST拉夏等多家“披星戴帽”公司也已是多种退市风险情形加身,或难逃终止上市命运。
其中,*ST济堂在2022年内,已经密集披露了11次股票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济堂于2021年10月24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2017年度至2019年度虚增净利润,扣除虚增净利润后,公司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实际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另外,*ST拉夏也存在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其因2020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数,公司A股股票已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预计,2021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亿元到-16亿元。若公司2021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仍为负数,公司A股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此外,今年以来,*ST易见、*ST华讯、*ST长动 、*ST中新、*ST明科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多次披露股票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这些公司股票均触及多种退市情形,退市风险也非常大。
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A股退市机制大概率也将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标题含有“股票终止上市风险提示”的A股公告已超过240份。
另外,随着新证券法落地实施后,财务造假一直是监管机构重拳打击的重点。2021年,乐视网、宜华生活等因财务造假而被大额处罚。2022年以来,证监会更是便接连开出巨额罚单,对财务造假重拳出击,山东“肥料大王”因财务造假领到了2022年“一号罚单”,证监会决定给予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10年市场禁入,对8名相关责任人罚款7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