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经济常识:盈科电讯市值,阿里巴巴最新市值
1:其实李嘉城拥有的企业究竟有哪些
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旅生涯,他最为成功之处是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李嘉诚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皆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们称之为超人。
而其企业发展壮大与其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有关。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水泥厂(1982年投产)。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李泽楷
电讯盈科主席
作为李嘉诚的二公子,李泽楷一直试图摆脱父亲的阴影,希望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近年来的几个震惊香江的大动作的确不同凡响,行内人士笑称:“他一天就赚了他老爹一
辈子的钱。”
1966年11月出生于。1987年获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学士;
1990年创建卫视StarTV,在2年后卖给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时候,已经赚下4亿美元;
1998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的50名风云人物;
1999年5月,动用31500万美元购得了一个在股票交易所挂牌的公司,改名为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即盈科动力;
2000年3月,在二板市场上筹集了10亿美元,并且动用盈科动力的高价股票从大东电信手中购买最主要的电信运营商电信。交易额估价为380亿美元,此乃亚洲最大的并购案之一。为此,盈科动力背上9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在大东电讯急于抛盘和纳斯达克的双重影响下,盈科的股价开始走低;
2000年10月,负债重压之下,盈科开始把电信最有价值的移动电话和IP骨干网的业务卖掉。李泽楷的威信开始大打折扣;
2001年1月,盈科动力的股价跌到了50美分以下,市值缩水到129亿美元,为原来电信市值的1/3;
2001年3月29日,电讯盈科公布自去年八月并购电讯后的首个综合财务业绩报告,盈科在2000年亏损逾八亿美元。盈科神线:著名的创业团队有哪些
1、阿里巴巴的马云十八罗汉
2、新东方俞敏洪的铁三角
3:李嘉诚有多少财产?
很多
4:腾讯现在的市值是多少
朋友,现在的腾讯的价格是无可估量
5:吉利长城比亚迪,谁会成为中国第二个“华为”
首先我们来看看吉利汽车,吉利目前是国产汽车品牌中的龙头企业,近几年汽车销量也是节节攀升,去年吉利汽车全年总销量超过136万辆,进入了品牌销量榜前三甲的位置,仅仅落后于大众集团的301万余辆及本田的146万余辆,也是国产品牌中最亮眼的存在。吉利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脱离不开多年前李书福收购豪华品牌沃尔沃汽车,近年来吉利将沃尔沃汽车的资源逐渐消化,反哺自身,不光吉利汽车品质越来越好,而且还推出了广受市场欢迎的高端豪华品牌领克,提升了国产品牌固有的低端廉价映像。
除此之外,吉利也是车型规划最为均衡的国产品牌,没有之一,旗下轿车、SUV、MPV都形成了多款畅销车型矩阵,能够全面的覆盖消费者多样化的购车需求。
再来看看长城汽车,与吉利综合均衡发展不同的是,长城汽车是剑走偏锋的代表,其去年总计售出76.5万余辆汽车,绝大部分都是SUV车型,而SUV的成功,也让长城在专注退出SUV车型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长城最为依赖的哈弗H6,是由老款本田CRV底盘逆向研发而来,并且哈弗H6经历了多次换代,都依然使用的这套底盘,技术老旧不说,关键是近日本田已经就此事将长城告上了法庭,以后能不能用这套底盘都还不好说。而即使是新推出的高端品牌魏,虽然号称高端,但高端也仅仅停留在外观、内饰、配置,核心的三大件,依然与哈弗H6如出一辙,没有太多变化,但是价格却比哈弗H6高出一大截。
最后来说说比亚迪,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比亚迪战略重心更多的在新能源领域,其2018年虽然只售出48.9万余辆汽车,与吉利、长城销量相差甚远,但是若说到国产新能源汽车一哥,那一定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燃油车虽然达不到吉利那样的水准,但是与其他一线国产品牌相差也不大,但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却要远远超过其他一众国产品牌,甚至包括吉利,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量的份额,新能源公交、大巴更是大量出口欧美国家。除了新能源技术一枝独秀外,比亚迪车型也很均衡,轿车、SUV、MPV都保持着齐头并进的趋势。更为关键的是,与其他国产汽车品牌不同,比亚迪是在中国甚至全球来说,都是上下游整合最完善的车企之一。
总结下来,这三大国产优秀品牌,而最后的比亚迪汽车,自身新能源技术雄厚,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结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趋势,随着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比亚迪也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华为”。
6:任正非只有不到2%的股份,为何能控制庞大的华为帝国
任正非持有华为股份不到2%,但是他在华为却有绝对的话语权,在行业中可以称为绝对的职业经理人,那为什么可以不到2%股份,却具有绝对话语权呢,我觉得的有几个原因。
第一,华为股权分散在华为工作的应该都比较清楚,大小管理层和工作年限较长的都或多或少持有华为股份,所以华为完全是一个股权激励制的公司,让所有员工感觉自己在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老板。由于华为员工接近10万人,所以股权被稀释的较为严重。那有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员工联合起来股份超过任正非不就可以控制华为了,对于这类情况,人家早有办法解决。其实在华为只有任正非一个人是个人股东持有,其他都是工会委员会代员工持股,代员工持有股份只能获得华为的分红,没有管理权和投票权,如果员工达到华为规定持有股份的要求,工会给你发放代持股份,如果离职工会收回员工股份。所以虽然任正非持有股份不到2%,但是只有他是个人持股,其他虽有股份但都是工会代持,而且工会服务于华为。
第二,一票否决权任正非在华为的所有决策都具有一票否决权,这明显相当于同股不同权,何为同股不同权,就是一个人持有10%的股份,但是一份股权具有十倍的权利,那10%就具备了100%话语权和决策权了。当时小米在上市后,上市后担心股权被稀释影响雷军的控制权就是采用的同股不同权。在华为自然任正非具备一票否决权。
第三,精神地位华为是任正非在1987的自己一手创立起来,带领华为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通讯行业的巨头。可想他的对于华为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任正非代表了华为,华为离不开他。他代表了华为的精神支柱和公司的核心,这个地位谁也不能撼动。所以我觉得三点原因是任正非持有不到2%的股权可以控制着庞大的华为集团。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加关注获取更多市场分析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