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创投

抱团腾讯美团已成过去时,边缘化QDII咸鱼翻身或

时间:2022-06-11 02:15

  、美团、特斯拉等知名公司,也包括了诸多创新药和生物药相关标的。

  控股、美团-W、阿里巴巴-SW、京东集团-SW、小米集团-W、快手-W、-S与金融板块龙头香港交易所占据前十,而且一季度各只互联网龙头也均获得了QDII资金增配,另外,建设银行在一季度进入了QDII的前十大重仓股。这10只股票均属于港股。

  再从一季度末QDII整体持股比例来看,港股也是绝对主流,这类产品投资港股的市值合计1233.55亿元,占比达到58.37%;而投资美股的市值合计只有662.17亿元,占比为31.34%,其他国家各自的投资占比几乎都不足1%。拉长时间线年末,QDII基金投资港股的比例分别为53.36%、48.44%、52.92%、57.09%和60.02%,一直居高不下。

  上述不愿具名分析师坦言:“即使基金公司配备了相应的人才,但是相比于A股,调研海外上市公司则困难重重,疫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隔阂。曾有QDII基金经理在调研一家国外上市公司时,因为翻译对专业术语错误的传达,还曾造成过双方的误会。”所以,尽管许多QDII名称中带有“全球”等字眼,但实际运营中却很难开展国外市场的调研,而这恰恰又是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之下,投资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更有胜算,仅仅是调研上的便利程度就足以吸引不少QDII前往。

  更有甚者,也有QDII基金的重仓股多为A股公司面孔,万家全球成长一年持有就是一例。根据一季报,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八只都是A股,这俨然与具有港股投资资格的普通权益类基金别无二致。不过,在熟悉的市场投资不仅没有使该基金业绩出色,反而使其在年内出现超过35%的净值回撤。

  根据一季报,该基金重仓的思瑞浦、比亚迪、圣邦股份、深信服、华大基因、兆易创新、用友网络和安恒信息等8只A股股票,今年以来无一例外出现下跌,其中,安恒信息和深信服的股价甚至已经腰斩。

  根据天天基金网,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其业绩比较基准中就纳入了50%的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按照最初设立的目标,投资A股无可厚非。但这样的骑墙式设计,或许也导致产品两面不讨好,棱角模糊。

  QDII基金出道即巅峰

  “顶流”基金经理能否助其翻身?

  内地QDII最早于2007年成立,当时推出的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都是首募份额在300亿份左右的爆款。但是QDII似乎出道即巅峰,此后新品发行规模均未超越,去年成立的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是份额最大的一只,发行份额为75.55亿元。在主动型基金中广发全球科技三个月定开的发行规模最大,为67.48亿元。

  此外,此前发行的爆款QDII经历了十几年的历程,规模也逐渐缩水,目前规模都不足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成立以来的业绩均为负。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为例,截至5月12日收盘,该基金2007年10月22日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4.73%。很大程度是该基金成立于高位,生不逢时的因素造成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海外市场的打击程度也超过A股。

  然而,即使是历史上有过亮眼表现,QDII似乎也很难一直入投资者法眼。

  据Wind数据统计,2008年成立的交银环球精选,自成立迄今收益率达到217.62%,是历史业绩最亮眼的一只主动权益型QDII,但是其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只有7500万元。

  据《红周刊》推测,或许由于同一时期内地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亮眼遮住了QDII的色彩。在交银环球精选成立迄今的这一区间内,收益率在3倍以上的内地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已经达到百余只。不仅如此,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99%、23.72%和2.67%,而在这三年A股都走出了结构性行情,消费、科技、新能源经历了轮番上涨,这也致使各年度末表现最好的权益类产品,业绩都出现了翻倍的情况,QDII则被人遗忘。

  但是QDII基金似乎也在谋求另一种新的出路,顶流基金经理张坤、明星基金经理谭冬寒以及黄兴亮等都开始管理QDII基金。目前来看,部分QDII基金在规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例如张坤的易方达优质精选一季度末的规模达到了168.67亿元,在主动型QDII基金中独树一帜。而作为内地四大医药天王之一的谭冬寒,从今年1月开始接棒管理工银新经济QD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