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经济常识:公募基金发展,2005年公募基金
1:公募基金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近段时间来,有关公募基金规模方面的消息不少。一则是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继续缩水,规模已经减少到2.33万亿元,而在去年年底时仍有2.49万亿元。人们还记得,在2007年底的时候,其规模曾经超过3.2万亿元,5年下来,基本上就是处于不进则退的状况。另一则是,时下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已经有10多个了,按照规定,这些基金如果在半年内不能把规模搞到5000万元以上,就将被清盘。这就是说,中国的公募基金,第一次遇到了由于规模不足而产生的清盘风险。还有一则是,某公募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仅2.18亿元,其中有2000万元系是由大股东认购。换言之,如果大股东不掏钱的线亿元的最低成立规模要求,只能宣布募集失败,有了这样的先例,也许过不了多久,真有可能出现公募基金因为发行数量不达标而无法成立的事情。 显然,对于现在的公募基金来说,规模已经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对其发展构成了很明显的制约。有人说,这是因为股市行情不好,基金普遍亏损,所以投资者不愿意买。将来如果行情好了,基金能够给大家带来盈利,规模还是可以做大的。这样说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似乎并不全面。因为在2009年,股市曾经有过一波翻番的上涨行情,但在这一年,基金规模也没有什么增加,相反基金规模缩水到5000亿元临界线的还是不少,发行依然困难。这就表明,基金的规模固然与行情有关,但又不仅仅是取决于行情。更深入地想一想,问题的实质也许在于,基金规模是否与市场总需求有关,从而存在一个阶段性的上限,或者说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只要所处的这个阶段不变,其规模的增加就会受到制约,也就不可能做大。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那么中国的公募基金现在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研究。只是,凭借现在的相关数据,要对此作出一个理性的判断并不容易,毕竟市场总需求并不那么容易推算,而且基金的购买者是普通老百姓,在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中,其投资倾向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不过,这里人们可以用海外相对较为成熟的市场状况作为一个参照。譬如说,中国的也是公募基金比较发达的地区,其规模如何就对中国大陆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实情况是,的公募基金规模大约有1000多亿元,而其GDP大约是3.8万多亿元。假设这是一个相对成熟市场的一个较为合理的规模,那么由此来推导中国大陆,超过40万亿元的GDP,按照的比例,其对应的基金规模差不多是1.1万亿元左右,仅相当于现在实际水平的一半还不到。当然,中国大陆这几年经济发展快,资本市场成长迅速,存在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投资品超常发展的机会,但一般来说这种超常发展总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过头。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中国大陆的公募基金规模现在已经足够大了,并且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发展水平,这样一来现在遇到规模瓶颈也就一点不奇怪了。换言之,在时下这样的环境下,公募基金恐怕会有若干年都会遇到规模搞不上去的问题,即便在股市表现较好的时候也同样如此。也许,对于公募基金的人士未必愿意接受这一点,但即便再无奈,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搞明白这一点有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当投资者看到公募基金规模做不大的问题时,就应该重新审视对行情的判断逻辑,比较以前一直是把公募基金作为主力的。这个主力现在不行了,对行情有什么影响市场话语权又落到了谁的手里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至少,从此以后,人们是不必再太迷信公募基金了。
2:嘉实基金是如何看待公募基金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嘉实基金经雷曾表示,未来,深度的基本面研究驱动投
资则是从‘人’向‘逻辑’的沉淀和转化,通过投研工业化来打造可持续、稳健的业绩。因此,投研工业化或许就是公募基金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3:国际上公募基金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公募基金是指受主管部门监管的,向非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享受市场整体的回报,基金的超额收益不可能长期脱离业绩基准,规模越大,基金获取市场平均利润的可能越大;四权分立、信息透明、风险分担。
4:中国的公募基金发展史
1991年10月,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和深圳南山风险区批准成立,成为第一批投资基金。此后仅于1992年就有37家投资基金经各级人民银行或其他机构批准发行,其中“淄博乡镇企业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3年初,建业、金龙、宝鼎三只教育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上海发行,共募集资金3亿元,并于当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至1997年10月,全国共有投资基金72只,募集资金66亿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1997年1O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规范发展阶段。该暂行办法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募集与交易,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投资运作与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1998年3月,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标志着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主导方向。2001年华安创新投资基金作为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又一个阶段性标志。与此同时,对原有投资基金清理、改制和扩募的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之中,其中部分已达到规范化的要求,重新挂牌为新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准则、《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也为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4年,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92家,管理资产合计47635.3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35531.47亿元,非公募资产规模12103.88亿元。
5: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公募基金公司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属于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是受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例如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属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千秋,它们的健康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6:中国知名的基金公司有哪些
1、华夏基金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定位于综合性、全能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多个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构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机构业务为核心,涵盖华夏、华夏资本、华夏财富的多元化资产管理平台。公司以专业、严谨的投资研究为基础,为投资人提供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华夏基金一直运营得不错,表现稳定,2017年稳居榜首,要知道它在2015中国最好的基金公司有哪些中也排名第一。
2、易方达基金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17日,是中国内地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为9600多亿人民币,其中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5760亿人民币,居于基金行业前三,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2524亿元,业内排名第一;社保及企业年金管理规模排名第五;专户管理规模1442亿元,排名第五。易方达基金算晋升最迅猛的,2015年中国最好的基金公司中它在排行榜第6名。
3、南方基金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国内首批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三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起始标志。南方基金继发起、设立、管理国内首只证券投资基金之后,又首批获得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公司管理着17只公募基金,4个全国社保基金组合,企业年金签约客户超过70家。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包括15只开放式基金和2只封闭式基金,覆盖股票、债券、保本、货币市场基金等各种风险收益。
4、博时基金
博时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博时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买市场里便宜的东西,买价值低估的东西。”其股票投资强调以内部研究为基础的基本面分析,持续挖掘业绩稳定增长、有核心竞争力、有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坚信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终将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坚守对企业的深入把握这一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根本方法。
5、广发基金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严谨科学的管理体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持简单、透明、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致力成为品牌突出、信誉优良、特色鲜明的基金管理公司,为投资者谋求长期稳定的收益。
6、汇添富基金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起点、国际化、充满活力的基金公司,奉行“正直、激情、团队、客户第一、感恩”的公司文化,致力成为高质量的“快乐基金”。
7、国泰基金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是国内首批规范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具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人资格,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
8、富国基金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2003年,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银行——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MO)参股富国基金,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又成为国内首批成立的十家基金公司中第一家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
9、嘉实基金
嘉实基金成立于1999年3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于2002年底被选为全国首批投资管理人。2005年6月,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嘉实,使嘉实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之一。2005年8月,嘉实被选为首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与易方达基金相反,嘉实基金在2015年中国最好的基金公司排行榜中排第2名,如今跌到了第9名。
10、华安基金
华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安基金追求长期稳定回报,树立理性稳健的公司形象,旗下多只产品长期业绩表现良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其股票投资能力长期居于上游,有11年位居前1/2;有7年位居前1/3;有5年位居前1/4。
上述十家基金公司在大盘调整期间皆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且历史业绩都较为出色,公司资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