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经济常识:中证行业,中证行业分类标准

时间:2021-08-16 16:21

  1: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历史

  如果从1987年9月国内首家券商———深圳经济特区证券正式成立算起,中国证券业则已经走过了21年的风雨历程。从不知股票为何物到现有106家证券公司,营业部从零发展到近3000家。廿一年的风雨之路让中国证券业在跌宕起伏中得到了成长和壮大。
财务状况全面改善
从混沌无知中摸索前行,在不断犯错纠错中改进成长,并逐步壮大,中国证券业正是这样一路风雨无阻地前行着,21年从未间断。如今的证券业,不仅全行业彻底摆脱了困扰已久的沉重包袱,曾经出现的“散、乱、差”等顽症固疾也得以根治。
证券业的壮大首先表现在财务实力普遍大幅增强,经营行为总体趋于规范。随着2003年开始的券商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公司财务状况全面改善。从2006年起,证券业扭转了多年连续亏损局面,盈利能力大幅增强。截至2008年9月底,全行业106家券商净资本3142亿元,净资产3500亿元,管理客户资产接近5万亿元,证券业整体财务实力取得了跨越式增长。
券商内部管理在摆脱杂乱无章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发展,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日渐提升。根据监管层的要求,各公司逐步建立了交易、结算、资金、风控等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增强了风控能力水平。部分券商还率先建立了动态风控机制和合规管理制度,对风险实行量化监测。
各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对行业产生了积极变化,证券业格局初步多样化,行业形象明显改善。首先,集团化经营雏形初现,部分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控股基金、期货及其他证券业务子公司。同时,部分中小券商开始尝试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上市券商数量增多,目前上市券商达到8家,还有2家已获批只待发行。
新业务拓展明显提速
长期以来,券商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现象严重,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外资的逐步进入,转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成为国内券商发展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正是基于此,近几年证券行业开始了一轮对新业务的探索,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多样化的业务发展之路。
2004年5月,“保荐人制度”全面实施,给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券商从简单的“包装上市”的定位,转变到了真正关注企业的内在质量上。同时,由于拥有保荐代表人数量的多寡问题,也加速了券商投行业务的优胜劣汰进程,致使部分券商不得不改变策略,开始转守为攻,采取了主动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从单一承销股票向收购兼并、风险投资及财务顾问等多种渠道发展。
Wind统计显示,2007年年底,65家券商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达100.98亿元,是2004年的5.72倍,由保荐业务带来的承销收入成为券商重要的利润来源。同时,保荐代表人向优质券商集中趋势明显,根据证监会公布数据,目前国内券商拥有保荐代表人最多的有88位,最少的才3位,保荐代表人的集中必然带来保荐及承销业务的集中。2007年,在统计范围内的99家券商中,34家券商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为零,较之2004年该业务为零的券商数量增加了29家,而同期几家大的证券公司承销业务却出现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根本好转,券商自营业务得以重新开张。2007年,全行业自营业务一改之前违规和亏损常态,全行业出现大幅盈利局面。其中44家证券公司自营收入达560.6亿元,自营业务一时成为国内证券公司赢利的功臣。
走出去引进来并举
随着2007年股市的持续火爆,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开展也日趋成熟,创新业务收入也逐步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合资券商闸门的重新开启和国内券商海外业务的逐步试水,证券业开放格局也开始形成。
今年6月,方正证券与瑞士信贷共同出资设立瑞信方正证券获批,标志着自2005年年底外资投行参股国内券商暂停后的再度重启。截至日前,国内合资券商数量已达8家。同时,FII无论是数量还是投资额度上也得以提升,根据统计,目前共有53家FII获得了106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在引进来的同时,国内证券公司也在尝试着走出去。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2家证券公司在设立了证券经营机构,9家公司获得DII业务资格,中金公司已经发行了首款券商DII产品———中金大中华。

  2:中国证券行业怎么样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证券市场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了生机 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近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4年的15.99万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7万亿元。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国家与地区排名中位列第三。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为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5年,国务院又批转了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的工作步骤提出了细化要求,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 从2005年5月起,中国证监会指导推动了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旨在消除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之间流通制度的差异及由此差异引发的各种弊端,如: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等。2008年1月,我国上市公司中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占比已经超过95%,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的一些突出的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得以化解,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日渐显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市场行情也出现大幅下挫情况。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采取了迅速而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制度性举措,宏观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投资者信心得到一定的提振。进入2009 年,国内证券市场出现了股价指数企稳回升、股票交易量有所恢复的良好局面,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证券市场将继续健康、稳定发展。 截至2008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25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12.14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4.52万亿元,投资者开设的有效证券账户总数达到10,449.69万户。2008 年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达3,534.95亿元,沪、深股市股票基金成交总额达360,655.55亿元。截至2009年11月底,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93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23.95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14.35万亿元,投资者开设的股票有效账户数达到11,882.78万户。2009年1-11月境内证券市场筹资累计3,809.15亿元,沪、深股市股票基金成交总额达483,871.72亿元。与此同时,市场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市场投资主力。 1、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 2007年7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和相关通知,标志着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影响力的全新的分类监管思路已进入落实阶段。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计分的高低,将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同年12月,根据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做好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将依法对证券公司实施业务牌照管理。而在未来对证券公司业务牌照管理工作中,证券公司的监管分类将作为重要依据,这就意味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业务范围(尤其体现在创新业务牌照方面),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所在。 2009年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分类的评判标准,在新规之下我国A类券商共计30家,B类券商共计58家,C类券商17家。 2、现有证券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近几年,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平稳处置了一批高风险公司。综合治理期间,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后,共计104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规定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经过综合治理,这些证券公司普遍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业务经营过程更加合规,从而也使得今后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综合治理工作分类处置、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承销金额列前10 名的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72%,承销家数列前10 名的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53%。2008年经纪业务列行业前10 名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43%。 4、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处在成长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吸引了境外证券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国内证券业务资格,随着高盛、瑞银等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这种冲击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投资银行业务高端客户份额的抢占; (2)集合理财业务中机构客户的争取; (3)直接投资业务对优质项目的竞争; (4)对国内证券公司业务骨干的吸引。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实施,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正在得到改善,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及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随着中国证监会推出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以及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扶优汰劣的监管思路的贯彻执行,我国证券业正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我国证券行业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其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于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三大业务,受市场和政策环境制约,创新类业务只在集合理财和权证创设等局部领域获得突破。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加速,酝酿多时的一些创新业务都将可能进行试点,由此,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空间将得到实质性拓展,业务结构也将得到有效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创新类业务直接为证券公司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如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产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等; (2)创新类业务的推出将拓展传统业务的经营领域,并将提升传统业务的收入规模,改善公司收入结构。 证券行业的综合治理在规范业务发展、基础性制度建设和优化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关键性成效。经过综合治理,国债回购、自营和委托理财等高风险业务有效规范,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机制已经建立,高风险证券公司的重组方案基本落实,证券公司的风险已得到有效释放。证券行业的监管机制、证券公司的治理机制以及经纪业务第三方存管等基础制度建设正向纵深推进,并将为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监管,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我国证券行业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直接取决于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 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 在新的监管体系下,证券公司发展的规模化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而且主要表现为资本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机制确立了净资本在决定业务牌照和潜在业务规模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扩充净资本已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行业业绩的快速提升也为证券公司通过公开上市、增资扩股等途径扩充资本提供了可能。 但与证券市场的大跨步发展相比,证券行业对于投资者的回报还是处在较低的水平,市场中操纵股市的事件屡屡发生,走势和行情往往不尽人意,并且在创业板推出后,股价定价太高,有高价圈钱的嫌疑,在其挂牌交易后,还要连连阴跌,这使得投资者感到莫可奈何,甚至在为人诟病。

  3:中证500指数包含哪些行业或股票

  指扣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及最近1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剩余股票按照最近1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然后将剩余股票按照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排名在前500名的股票构成样本

  4:中证养老产业指数属于沪深300还是中证500的范围

  中证养老了一些,指数在一些沪深300的钟声500范围之内也都有的。

  5: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在哪儿市盈率查询

  “股民投票网”汇集了广大股民对市场上热门的股票软件、股票论坛以及网站的真实排行,您可以查看对您有帮助的信息!

  6: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公司目的

  成立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目的:整合沪深交易所现有指数资源,编制在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全市场统一指数,为股指期货 等金融衍生品提供标的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