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公司收益分别为亿港元亿港元亿港元

时间:2021-08-09 21:56

  

 

  刘德华慈善基金、新鸿基加持的香港私家医疗服务商中卓医务已于6月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计划募资约5000万美元(约3.9亿港元),并计划于9月初正式登陆港交所。

  对于上市后的发展方向,中卓医务在上市材料中做了详细介绍,其表示,将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成立一间综合诊断中心、一间综合医疗中心、一间新肿瘤科中心、一间新牙科中心和一间新皮肤科中心,以实现快速扩张。

  中卓医务,成立于2013年,是香港一间综合私家医疗服务提供商,旗下专科医生在各自专业领域享负盛名,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并辅以各种专职医疗服务及医疗管理服务,亦向若干医生提供有关行政及营运职能的医疗管理服务。

  截至2021年6月11日,公司以“中卓医务”品牌营运六间医疗中心,包括三间多专科诊所、一间精神科中心,一间长者医健中心以及一间儿科医务中心;公司以“香港医疗诊断中心”附属品牌营运两间影像及诊断中心及一间化验所,客户主要包括向公司专家寻求医疗服务的个人。

  招股书显示,中卓医务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控股股东为CHG,其持有67.66%的股份。CHG,则由Peak Summit(曾华德医生全资拥有)持股42.42%、Heroic Wealth(梁永雄医生全资拥有)持股23.74%、Mastermind Intelligence(方嘉扬医生全资拥有)持股10.74%、Grateful Mind(朱亮荣医生全资拥有)持股2.46%、Property Linkage(曾淑钧医生全资拥有)持股6.54%、Wealth Basin(萧恕明先生全资拥有)持股9.10%及Les Trois(陈周薇薇女士全资拥有)持股5.00%,他们为一致行动人。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9年3月31日到2021年3月31日),公司收益分别为1.96亿港元、2.48亿港元、2.51亿港元。其中,收益增加主要来自专科医疗服务的收益增加,公司通过专科医生提供服务产生的收益分别为1.92亿港元、2.32亿港元、2.18亿元,但增速有所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影响所致。

  在一定程度上,公司的业绩表现取决于能否吸引并留聘专科医生的服务,包括支持专职医疗服务的其他医生。其中,报告期内,专科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分别占总收益98.3%、93.6%及86.7%,目前中卓医务有15名独家受聘的专科医生。

  同时,向身为创办人医生及股权合伙人医生的专科医生支付的服务费已经并预期继续对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报告期内,创办人医生对除税前溢利的贡献分别为5920万港元、4630万港元及2170万港元,分别占除税前溢利总额的82.6%、78.2%及52.7%。

  公司毛利分别为8451万港元、7558万港元、6593万港元,毛利率分别为43.2%、30.4%、26.2%,这主要是由于2019新冠病毒爆发导致来自专科医疗服务收益减少及销售成本增加。此外,公司经营溢利分别为7223万港元、5779万港元、2703万港元。

  基于目前人口老龄化特质凸显,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香港医疗市场进一步扩张,预计从2020年到2024年,香港医疗总开支将以约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其中,受益于保险购买增加及政府推动的自愿医保计划,预计从2020年到2024年,私家医疗保健开支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6%,中卓医务为首的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于这一发展红利。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香港约有2400家私家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于卫生署的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上注册,大部分作为私家医疗中心营运,2019年排名前10位的私家多专科医疗中心营运商就收益计算,仅占市场份额18.8%,其中,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市占率仅为4.2%。

  目前,中卓医务在香港的多专科医疗中心营运商中排名第六,2019年就提供专科服务(包括内科及外科相关专科服务)产生的收益而言,市场份额为约1.3%,在香港所有私家多专科医疗中心营运商中排名第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从2020年到2024年,香港总人口将以约0.8%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而香港医疗总开支将以约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特别是,受益于保险购买增加及政府推动的自愿医保计划,预计从2020年到2024年,私家医疗保健开支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6%。

  医疗保险产品的增加及可用性大可能导致香港大众对私家医疗服务的负担能力及用途增加,对于私立医院无疑形成利好。

  整体来看,本次中卓医务选择冲击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的选择,毕竟随着公司的形象、品牌及声誉进一步提升,其业务经营也将会存在更多的发展机会。

  易昇证券任何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