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A股退市新规显威,年内已摘牌40家
A股已经有40家上市公司摘牌,另有4家的退市已经铁板钉钉。
当代退、聚龙退、邦讯退集体摘牌,宣告今年以来A股退市企业达到40家。从退市公司数量来看,2022年已然进入退市“大年”。
而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交易所将对二者的股票予以摘牌。
退市厦华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下跌89.58%,但随后该股持续上涨,截至6月14日的7个交易日累计上涨72.97%,6月23日最后一个交易日还收涨3.45%。
金刚退进入退市整理期,当日其股价下跌50%,但随后也是震荡上行,甚至在退市前的6月20日、21日上演“最后的狂欢”,连续两日涨停,6月24日最后一个交易日还上涨7.32%。6月7日至A股谢幕,金刚退累计涨幅超七成。
仍收涨10.09%。另外,退市新亿、退市西水、退市罗顿等多只退市股票的炒作如出一辙。
宋清辉向钛媒体表示,退市股遭到资金炒作,与游资博弈退市股将来重新上市的预期有关。但是这种投资风险很大,无异于刀口舔血,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不可盲目跟随、火中取栗。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亦指出,退市公司股票被炒作,有几方面因素叠加造成:一是退市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往往价格较低,容易引发短线资金炒作;二是一些人对于股票退市后重新上市寄予厚望;三是现在市场对于风险披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一些公司已进入退市整理期,但有些投资者依然期待反弹。
但退市企业要重新上市,何其艰难。截至目前,A股只有3只重新上市的股票,分别为招商南油、国机重装和汇绿生态,其中,前两者为国企,且二重重装主动退市,仅汇绿生态为民营企业。
宋清辉建议,“投资者应认识到在监管趋严背景下,退市股再重新上市的可能性极小,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投资者,应尽量规避这类企业。”
当然,对上市公司而言,退市不是一退了之,退市潮背后是无数的中小股东。除了杨飞这一类赌徒式操作遭遇损失的“韭菜”外,还有很多散户因上市公司或实控人、董监高等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而蒙受损失。 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以及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规则的落地,证券投资者保护体系和民事赔偿机制均在进一步健全,诉讼要求赔偿的案例也越老越多。
对此,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告诉钛媒体,“不管是主动退市还是强制退市,只要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违反信息披露等行为且导致投资者损失的,投资者都可以发起诉讼。即使公司已经摘牌了,投资者依然可以发起诉讼。投资者除了委托律师单独诉讼,也可以选择参加证券集体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