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时间:2022-09-15 05:45

  58同城、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发布的《5月重点城市租房报告》显示,5月,上海租房热度环比普遍提高,浦东、闵行、宝山、奉贤、徐汇和虹口环比涨幅均在60%以上,崇明区新增房源量环比上涨超3倍。

  北京优家公司已拖欠租金及物业费792万元,欠付滞纳金537万元,欠付水电费10.82万元,合计1340.14万元。房屋产权房分别于2月、3月、4月发函要求YOU+北京苏州桥社区运营方支付租金,但未获得相关响应。

  随后,房屋产权方根据相关合同条款,决定解除租赁合同,收回租赁物业,并要求YOU+立即腾房。

  该公开信还称,仅能做公寓的物业租金成本过高,租金成本逐年递增已占到该社区全部营业收入的70%以上,日积月累导致社区经营入不敷出。此外,物业性质无法用作民宿或酒店经营,困扰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YOU+公寓方面称,目前公司东、华南地区部分项目,均取得了相关方租赁减免,而结束北京苏州桥社区的运营之前,会与产权方协调争取给予1~2个月时间,让租户抉择去留及过渡,选择搬离或转去由产权方提供长租公寓服务的,均会配合退还租赁押金并办理退房手续。

  截至发稿之时,YOU+官网信息显示,其在成都、深圳、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8个城市,共布局21个社区,接下来将布局无锡、绍兴等城市,北京地区,更像是断臂求生的无奈选择,而非出现了暴雷。

  不过,这一事件,给整个长租市场再次敲响了警钟。

  据钛媒体App了解,国内长租公寓行业发展至今,有四类模式。其一,为,多是对社区商业楼、老旧办公楼、酒店等进行改造,再租出去赚取利润。其二为分散式长租公寓,自如、相寓、青客等都属于此类,赚取差价、服务费等。其三为房企集中式公寓,即开发商自己建设租赁住房,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保利、万科、华润等均已入局。其四为地方政府搭建的租赁平台,可利用城投公司及土地、融资方面的优势,做大市场体量。

  可以看出,YOU+是典型的模式,租下一整栋楼或者一栋楼几层,对其进行装修改造,再配备物业服务,然后出租给租户,产权方与租户各自与YOU+签署租赁合同,后者的收益主要来自租金差价。

  由于收房改造投入很大,租金差价有限,这类租赁企业回收慢,周期很长,发展速度并不快。

  分散式长租公寓,是当前市场最活跃的模式,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为了跑马圈地,得到更多优质房源,分散式长租公寓企业不断抬高租赁价格,不仅推高了租金价格,也给自身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有可能发生暴雷。

  回洁钰告诉钛媒体App:“现在长租企业规模普遍萎缩,扩展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倒挂现象应该是大范围减少了。避免长租公寓暴雷现象,首先是规范企业行为,限制盲目扩张,更重要的是规范企业出租行为,尤其是利用金融工具搞所谓的租金贷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长租平台应该是政府监管、企业经营、社会监督的三方共管状态。”

  据我爱我家研究院重点监测12城数据显示,2022年5月,经纪机构住宅租赁成交总量环比增长3.9%,同比下降18.3%,不及上年同期水平。预计6月重点监测城市成交总量,较5月会有明显的增长,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或达到上年同期水平,租赁市场逐步进入疫情后恢复期。

  这意味着,长租市场想要恢复元气,尚需一段时日。

  与住宅买卖市场相比,目前有关机构尚未建立长租公寓机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完善租赁领域法律法规,这就使得长租市场仍将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而只要竞争存在,行业乱局就会持续不断。

  “随着租赁市场不断扩大,自然要衍生出规范的平台,但平台需要有效监管,而监管缺位目前越来越突出,能否形成政府监管、法律完善、社会监督、企业经营,共同打造的租赁平台是当务之急。其中,政府监管的核心应该是规范和约束租赁双方的行为,出租人保证租赁期限完整、租金稳定,承租人保证租赁行为合法,遵守租赁要求,并把不良租赁行为纳入征信,通过曝光清除不良租赁行为。”回洁钰告诉钛媒体App。

  当下,、分散式长租公寓面临诸多困难,相关部门在资金、税收、人才方面,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譬如对经营困难的长租品牌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银行等主体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等,让租赁市场得到有序发展。

  对于奋斗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不止想要有一个栖身之所,更希望将租住之处当成温暖的港湾,而长租企业们,仍会走过一个漫长的阵痛阶段,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