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万亿比亚迪背后的隐忧
比亚迪已经在万亿市值上待了整整13天。目前,比亚迪的市值高达1288亿美元,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汽车公司,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5天之内两度提价。去年中旬,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Y标准续航版发布时,购置税减免补贴后实际售价27.6万元起。经过几番调价后,如今其价格已涨至31.69万元,不到一年时间涨幅高达4万多元。
称,比亚迪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提供刀片电池。今年初的消息则是,搭载比亚迪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比亚迪也获得了特斯拉10GWh的电池订单。从两次消息释放的内容和时间节点来看,确实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传出比亚迪和百度、华为等公司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合作,还投资了包括地平线、“速腾聚创”等相关企业。但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著名的“躯体灵魂论”所提到的,如果与华为等第三方驾驶系统供应商合作,那么华为就是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这样的结果是难以接受的。长期来看,全栈自研才是车企的最佳选择。
此外,比亚迪还缺少一套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而是一套集成了算法、算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套件,目前,对于比亚迪而言,操作系统仍是其短板。
比亚迪智能化没有学习特斯拉完全自研,而是采购了英伟达智能化解决方案。比亚迪智能座舱系统DiLink迭代到4.0版本后,系统无法做到与车辆架构完全打通,只能提供安卓平板功能。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这套系统无法实现远程OTA升级,需要开车到4S店升级。还有消费者投诉称,比亚迪汉自动驾驶功能失效。
相比之下,特斯拉近期已经开始推送FSD Beta 10.12.2,依靠纯视觉方案也能够完成大部分场景的自动驾驶,同时“零数据地图”下的自动驾驶能力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完成推送,而比亚迪仍需要依靠供应商方案。
还值得一提的是,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比亚迪的智能化中还缺一个底层的支撑:国产化。因此,外购英伟达之外,比亚迪选择华为智能驾驶合作,也算是互补短板的最佳解决方案。
智能化下半场,包括百度、苹果、小米在内的新玩家也会陆续下场,这些竞争对手中有的在智能驾驶耕耘多年,技术储备丰富;有的则在拥有大量拥趸的同时,还拥有足够充沛的资金去进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