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经济日报:稳杠杆、防风险、强大盘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的较快恢复,宏观杠杆率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体现出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的宏观政策取向。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这也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加大实施力度的同时,要注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注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经济各项金融政策措施,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一方面,继续发挥好总量功能,满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实现“精准滴灌”。
在财政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65万亿元。这些安排保持一定力度,而且不搞“强刺激”,在支持稳增长的同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应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当前,财政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不能随意提高债务水平,而主要体现在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在提升政策效能上下功夫,包括充分发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
同时,对债务管理要持续保持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加强法定债务特别是专项债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风险防范和化解,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经济政策措施效果显现,主要经济指标改善。与此同时,宏观政策不能松劲,既要加大力度、“应出尽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也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推动经济持续恢复,稳住宏观经济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