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今日热文:12 年200家上市公司,盛景“批量IPO”
铅笔道
日前,盛景嘉成母基金和直投基金收获了第200家上市公司。从收获第一家上市公司到第200家,盛景只用了12年。
盛景嘉成母基金自成立以来,已有效覆盖了中国、美国、以色列70多家顶级GP,投资的代表性机构包括:君联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等,并成为多支硅谷头部VC的第一且唯一中国出资人。与此同时,盛景嘉成直投基金也已收获12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包括A股产业互联网第一股国联股份、CRO巨头康龙化成等。目前,基金总规模已超130亿元。
覆盖200家上市公司,只是盛景投资逻辑验证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200这个数字,对盛景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作为一家兼具母基金与直投业务的机构,盛景始终坚持专业主义与价值投资,追求安全前提下的中长期复利回报。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做到穿越周期且获得可预期的回报?近日,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和铅笔道聊了聊,分享了200家上市公司背后盛景的投资哲学与故事。
8月2日,盛景嘉成母基金投资覆盖企业,深耕临床CRO助力新药研发的诺思格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对于盛景而言,诺思格成功上市,是一个里程碑般的时刻,盛景嘉成母基金和直投覆盖上市公司的数量刚好为200家。从2014年拥有第一家上市项目,8年时间,盛景完成了从1到200的飞跃,为LP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与高确定性的退出机会密切相关。在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看来,此里程碑的真正意义在于,为盛景的LP树立这样一个信心:通过母基金与直投的模式,盛景能成规模地发现培养优质公司,然后通过上市打造出高确定性的退出通道,从而让资金真正形成闭环。
兼具母基金和直投业务,盛景格外清楚行业里的“潜规则”,比如抛开那些漂亮但却没有太多价值的数据,弄清机构的TVPI、DPI等指标更重要;也更深刻地明白LP真正的诉求,无论是全民PE时代、双创时代,还是如今的寒冬时期,能让LP赚到钱才是好的母基金。
真金白银显然更有说服力。刘昊飞对铅笔道透露,“去年盛景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给LP的分配有20多亿,往年累计有60多亿。”在他看来,一家新成立的投资机构前5年可以对外宣传资金管理规模有多大,但不透露给LP分了多少钱,可以理解;但如果10年后还是这样,那就是投资业绩拿不出手了。
如何做一只为LP赚到钱的基金?刘昊飞多次提到“信任”这个词,他认为LP愿意出资本质上也是“信你而超过信我自己”的体现,至于如何维系提升信任感,就需要时间与成绩来说话。
把时间的针脚拨回12年前,盛景的投资故事起步于狂热的全民PE时代。2010年,作为“投资新生”的盛景,投资方式是冷静又谨慎的,主要是试水。盛景的第一只基金只做跟投,自己不去领投,不去定价,然后选择合投的机构也都是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的,这样的打法让盛景在早期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与此同时,盛景也从赋能培训的学员企业中选择优秀的投资标的,目前盛景学员企业里已经有20多个项目在A股成功上市。
直到2013年,时任汉能投资集团执行董事的刘昊飞,以第一个全职负责投资的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进来,盛景的投资业务开始加速发展。
投资注定要与风险相伴,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高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这就考验到投资人的认知。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偏好的资产端?盛景一直在思考,继互联网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下一个历史性的机会是什么?最后基于自己的基因,结合时代背景,盛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答案:产业互联网与“专精特新”。盛景曾总结出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