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新股前瞻 高视医疗:靠收购夯实自有产品竞争力

时间:2022-07-13 02:53

  高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大摩、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曾于2021年11月28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过上市申请,后已失效。

  该公司已为中国超过4000家最终客户提供一站式眼科医疗器械解决方案及为中国所有省级行使地区提供服务,涵盖眼科诊断设备、手术及治疗设备及耗材,同时提供售后技术服务。

  财务方面, 2019年至2021年,高视医疗收入分别为约11.07亿元、9.62亿元、12.98亿元。同期的利润分别为-3802.6万元、9853.8万元和-1.92亿元。营收增长,仍难掩高视医疗利润亏损现状。

  从收入结构来看,高视医疗严重依赖经销产品。报告期内,销售经销产品营收分别为9.86亿元、7.93亿元及8.11亿元,分别占销售产品收入的98.9%、97%及72%。超七成的经销产品,说明高视医疗的商业模式就是经销,而核心自有产品靠收购增长。

  由于经销的商业模式,导致高视医疗对供应商格外重视,报告期内,该公司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前五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的比例约七成。

  为了摆脱经销商模式,高视医疗积极开发新的自有产品,努力涵盖所有主要的眼科产品线名研发人员。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总额分别为270万元、310万元及235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0.2%、0.3%、1.8%。

  收购“后遗症”渐显:高商誉+资不抵债

  收购国外品牌,高视医疗自有产品的竞争力加强。招股书显示高视医疗在中国境内只有10项发明专利,在中国境外却拥有83项专利。显然,这些境外专利基本都是属于泰靓和罗兰的。

  值得关注的是,收购的“后遗症”愈发凸显。首先,收购导致高视医疗的商誉和无形资产激增。招股书显示,高视医疗商誉的账面值由2019年的162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8.83亿元,无形资产由2019年的1337.5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04亿元。

  其次,为了收购泰靓和罗兰,高视医疗不断寻求对外借款。有的是从投行那里拿来的过桥融资贷款、夹层融资贷款,从泰靓的供应商那里获得的卖方贷款,还有的是从商业银行那里搞来的优先融资贷款。

  总之,一系列操作下来,公司负债激增,由2019年的7.05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26.22亿元。更为糟糕的是,高视医疗已然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净额分别为-6978.5万元、4781.0万元、-6.33亿元;同一时期的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87.2%、2261.5%、-151.8%。资不抵债的利剑悬顶,高视医疗着急上市的原因,路人皆知。

  综上所述,高视医疗的商业模式可概括为经销商模式,自收购两家国外品牌之后,自有产品贡献营收占比提升,同时带动毛利率和净利润的改善。然而,收购的“后遗症”—商誉暴涨+资不抵债,或导致该公司面临短期困境,能否顺利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