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谁还在参与618?

时间:2022-07-05 07:22

  阿里发布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数据,财报表示“本季度整体GMV录得低个位数的同比下降”,在之后的财报会议上也提到“4月GMV下降或超10%”。

  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京东618来自“95后”的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达75%,参与预售的商品种类较去年提升超20%,小米、海尔、联想、华为、美的等知名品牌预售订单额更是突破亿元。燃财经也曾向天猫了解今年618的预售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活动正式开始之后会好一些吧。”罗罗表示。

  天猫启动618的商家报名,思考了十余天,我最后还是决定不报名。”郭郭表示。

  李佳琦的直播间引来一大波拥趸,6小时直播时间内共有1.5亿人次观看。

  显示,在参与天猫预售的品牌中,美妆、护肤、手机、运动鞋仍是热门品类。

  大促是提振平台消费的利器。以最近一次年度大促活动2021年的双11活动为例,天猫和京东双11的交易总额分别为5403亿元和3491亿元,两个平台在双11期间累计交易总额为8894亿元。其中,有数以百计个品牌在2021年双11期间的成交额突破亿元。要知道,2021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营收排第100名的公司,其全年营收也不过30亿元。

  除了平台需要之外,对于商家以及消费者来说,大促作为一个刺激大众消费热情的节点,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并不参加大促的郭郭、菲菲、弥弥之外,也有不少商家告诉燃财经,仍参与了今年618活动。

  但消费者热情的降低,商家负担的加重也是事实,若不加以改善,消费者、商家的流失也是必然。

  目前,各大平台也推出了不少政策以留住消费者和商家,比如这两年开始从凌晨抢购改为晚上8点,今年天猫取消“定金立减”改为“参与预售价格直降”,以及京东和天猫都有的保价服务。

  针对商家,也有各种各样的扶持,比如京东发布30项“三减三优”政策,意图减轻商家压力,阿里也披露了25项针对商家的帮扶措施。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是问题的根本吗?大促活动能否继续一年年沿袭下去的关键在于,是是否还有消费者为此买单。可预见,当“折扣”的这一万能促销手段失灵、优惠力度遭受广泛质疑时,便是大促活动魔力消退之时。

  如今,双11、618活动的氛围一次比一次冷淡,似乎正在说明,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大促。而平台依靠大促、造节再创GMV新高的日子,也许将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