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部分产品年换手率超1000倍,国融、泰信、兴银或

时间:2022-06-11 02:16

  对基金年报的统计,在内地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2021年全年汇安丰融和长安裕腾均凭借超过10000%的超高换手率遥遥领先。如果从公司的角度看,《红周刊》发现国融、泰信、兴银等公司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均有不止一只产品全年换手率超过1000倍。

  数据显示,自从2013年成立以来,华福证券就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且一直的持股比例都高达76%。当然,华福证券在内地券商中的排名也很靠后,公司在内地的50家券商中排在第45位。从这个层面分析,接受来自自家基金子公司的帮助或许是“应当应分的”。

  互联网+、 国策驱动等携手上榜

  “权益三叉戟”业绩褪色或源于“择错时”

  除国融和兴银外,泰信基金近几年在权益领域涌现出董季周、徐慕浩、吴秉韬的“权益三叉戟”,但是有别于中大型基金公司依靠多发产品做强业绩扩大规模的传统思路,中小型基金公司部分产品,往往会利用体积优势在震荡市中快速切换,成功实现规模和业绩“戴维斯双击”的例子不在少数。

  不过,上述的四只基金似乎并不在此列。先从年报换手率的数值来看,泰信互联网+的这一数值约为2281%,泰信国策驱动的这一数值约为1776%,泰信发展主题的这一数值约为1221%,泰信鑫选的这一数值约为1079%。再看相关基金的年内表现,四只基金迄今年内的跌幅分别为22.95%、25.96%、20.02%、30.93%。而从四只基金的现任掌门来看,存在的交集是董山青,他不仅独自管理着泰信互联网+,而且还和董季周一起管理着泰信鑫选。

  但恰好就是泰信鑫选,成为年报高换手泰信系基金今年跌幅之最。

  具体聚焦泰信鑫选,从最近四份基金季报来看,虽然基金经理整体都是在科技成长尤其是在半导体赛道中重仓,但是具体的重仓标的还是变化较大的。对比一季报和去年的四季报来看,基金经理做了六处调换,同时重配单一标的风格不变,当季前四大重仓股的占比均超过了9.5%。但是这样的苦心孤诣并没有兑现好的回报,截至5月12日收盘,3月31日时的十大重仓股年内竟无一上涨,表现最好的是当季新进的臻镭科技和东微半导,股价涨幅恰好归零。

  而一边倒押宝半导体计算机的思路,或许只是董季周一人投资思路的体现。究其原因,该基金重仓股与董季周独自管理的泰信中小盘重仓高度重叠。以一季报为例,两只基金有八只重仓股重叠,区别的是中小盘重仓了韦尔股份和时代电气,泰信鑫选重仓了臻镭科技和东微半导。此外,另一点证据来自于董山青独自管理的产品,上文提到的泰信互联网+从去年9月以来就是他独自一人在管的。

  从最新一季报十大重仓股来看,这其中很少见半导体科技类的股票标的,新进的重仓股还是包括了苏州银行、保利地产、招商蛇口等今年表现相对不错的公司。例如新进的第一大重仓股苏州银行,目前凭借着大约4%的涨幅成为一季度重仓股中表现最好的一只。但是,组合整体的年内表现乏善可陈,这或许说明该基金调仓强势股为时晚矣。

  此外,管理泰信国策驱动的恰好就是“权益三叉戟”中的吴秉韬,其一季度或许仍然是频繁择时的操作,在十大重仓股的调换中,他把上一季重仓的山西汾酒、贵州茅台等白酒龙头调出,新进了普洛药业、九洲药业等医药类股票,同时还将新能源产业链上的股票占比进一步提升,比如当季的前三大重仓隆基、宁德、天华超净均来自于新能源赛道。但是,这般乾坤大挪移未能再续去年的辉煌,目前年内组合净值下跌大约26%。

  “不过,即便2021年泰信国策驱动表现不错,规模也没能上去。规模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更多在于销售机构的行为。从长周期来看,规模和业绩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长期业绩优秀、投资理念清晰成熟的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机构的重点销售。泰信国策驱动这类换手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