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新股发行似有放缓之意?上交所:考虑将破发指
28家暂缓发行公司新股全部重启。
发行价高才是破发主因
事实上,新股破发并非新情况,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情形,是市场化改革落地后必然发生的常态化博弈结果。以前会出现、现在会出现、未来也会出现。
一定程度的新股破发表明市场调节是有效的,且具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助于买方清除“博入围”策略的打新投机产品,留下审慎报价的机构。二是有利于卖方审慎定价,包销压力增大,市场约束效果显现。
而近期新股之所以频现破发,主要是与新股发行价格高企有关。注册制改革之后,新股定价权交给了市场。买卖双方的话语权较之前更加“对等”,但机构完全适应这种变化需要磨合周期,尤其很多机构对于可能面临的行情变动缺乏合理的预期和调整,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报价不合理。
目前很多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都远远超过了23倍市盈率的水平,新股发行市盈率少则30倍、40倍,多则70倍、80倍,甚至超过百倍市盈率的也不少见。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企,大大透支了二级市场的炒作空间,因此新股上市破发在所难免。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新股破发主要还是因新股发行价格太高了,与新股发行节奏关系并不是太大。在4月2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对近期市场出现的情况作出回应,“近期许多企业IPO跌破发行价,不是因为IPO太多,而是定价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不认可就放低一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发行新股就是为市场补充新鲜血液、补充“活水”,新股发行与市场涨跌直接挂钩并不可取,但适度调整和变动新股发行的节奏,可以起到呵护市场的作用。
上交所:考虑将破发指标纳入主承销商考评
近期新股“破发”现象还引起了监管机构关注。近日上交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对当前市场“破发”现象进行了研讨。
关于近期破发率上升等现象,与会券商负责任人表示,科创板询价新规调整后,机制运行充分有效,买卖博弈深化。近期破发率较高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且近期二级市场低迷是造成破发比例上升的主因,而关于定价问题,目前不宜频繁改动新股定价规则。
对于如何加强新股承销工作,降低破发、弃购风险,几家券商负责人均承诺,将充分履行资本市场市场“看门人”职责。
上交所则在会上强调,各主承销商应当按照协会规范要求审慎撰写投资价值报告,充分开展投资者路演沟通工作,提示市场风险,管理好发行人估值定价预期,合理规划募投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行业及承销风险后,审慎确定发行价格。下一步,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等。
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应该加强对新股申购相关规则的学习,打新之前要对上市企业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先“闭眼打新”而后“随意弃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