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当个人养老金拉开序幕

时间:2022-05-11 14:3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至此,个人养老金正式拉开序幕。

  人社部网站曾发布《我国社会保险事业改革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一文,文中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362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为117元。不难看出,仅靠基本养老金,并不足以让大家过上富足的退休生活。

  研究人员通常用养老金替代率指标来衡量养老金的保障程度,该指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保持在70%-80%可以保证劳动者退休后生活水平基本维持不变,60%的替代率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如果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5%,就属于“警戒线”以下。就我国情况来看,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仅为45%,已处于警戒线之内。

  问题来了,第一支柱保障有限,能不能大力发展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呢?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企业年金需要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而我国企业在第一支柱的缴费负担已经很重,大幅高于国际水平,没有余力再投保企业年金,加上国家并未出台强制要求,故而第二支柱的渗透率很低。截至2020年,国内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10.5万家,仅占全国法人单位数量的0.42%,参保职工数约2714万人,仅占全国城镇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9%。相比之下,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不存在单位缴纳意愿的问题,基本能做到全覆盖。

  第一支柱勉力维持,第二支柱空间有限,要做大做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唯有依赖第三支柱发力。

  第三支柱完全由个人缴费,所以也是自愿参与。既然仅靠基本养老保险无法过上相对富足的养老生活,个人养老金虽是自愿,却有很强的必要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长远计,除非月光欠债,否则建议人人参与。

  相比个人养老金,个人理财为什么不香?

  可能还有人问了,既然是个人出资,自己直接理财或购买市面上的养老理财不行吗?为何一定要参与个人养老金呢?

  一是税收优惠。《意见》已明确提出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否则也不会设定每人每年12000元的参与上限。具体是怎样的优惠,还需要参考后续细则,但结合国际通行原则,参照我国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大概率是采用个税递延模式。

  即每年缴纳的12000元先行税前抵扣,类似于当前个税APP中子女教育、赡养老人、房贷、房租等扣除项,待最终提取时,按照月度领取金额参照届时“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由于工作时和退休后的计税收入差异很大,所以个税递延制度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个税负担,体现出税收优惠属性。相比之下,个人理财或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的养老理财,都缺少税收优惠属性,可比性不大。

  二是长期投资,尽享复利效应。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高比例配置股权资产是个人养老金的必然选择。

  拉长期限,股票是最佳的长期投资资产。以沪深300指数来衡量,2004年末至今,指数年化增幅高达10.55%。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只不过指数波动太大,大多数投资者因不能长期持有不赚反亏罢了,但个人养老金天然具有长期属性,和资本市场适配性高,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既能有效降低市场波动性,也能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便是典型案例,由于在合规范围内高比例配置股权资产,自2008年以来,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大幅跑赢通胀,仅2018年收益率低于8%,真正做到了保值增值。

  
 

  当然,有人可能说,我自己买沪深300指数行不行?基于人性的弱点,99.9%的情况下都做不到长期买入和长期持有,这一点,相信有炒股经验的读者深有体会。所以,为了尽享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参与具有长封闭期的个人养老金是最佳选择。

  A股哪些板块会受益?

  对投资者来说,除关心个人养老金对个人养老生活的影响,大概率还会关心制度的推出对当下股市的影响,比如长期利好哪些板块?

  从整体层面来看,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
 

  具体到板块层面,个人养老金属于典型的财富管理业务,利好财富管理赛道。从财富管理的市场参与方来看,可供投资标的主要分布在券商、保险、银行三个行业中,具体来看:

  券商。考虑到资本市场将成为财富管理的主要舞台,券商是首要受益方,无论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还是资管业务,都与资本市场直接相关,属于直接受益标的。另外,很多券商还控股或参股基金公司,能够分享基金公司大发展的红利。

  保险。保险兼顾保障、投资甚至财富传承等功能,是财富配置的重要一环,市场渗透率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当前,我国保险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银行是当前财富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随着财富管理从债权市场转向股权市场,以存款理财化、理财权益化为特征,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受到基金、券商、保险公司的侵蚀。同时,考虑到银行业务的多元属性,财富管理的营收贡献较低,受益程度小于券商和保险。当然,从个股层面看,个别银行的财富管理发展基础好、占比高,仍属于财富管理受益股。

  总之,财富管理的黄金赛道已经开启,个人养老金的推行无疑又加了一把火。对投资者而言,除了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外,还可以在券商、保险、银行板块中寻找财富业务突出的标的,长期持有,充分享受财富赛道的风口效应,大概率能取得理想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