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降准落地!任泽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
凸显出政策方面稳定经济大盘的决心,对市场情绪形成明显提振。
3影响:利好稳增长,利好房市、股市,提振市场信心
实体经济层面,稳增长、稳信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降准有助于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机构层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本次降准为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额外降准25bp,增加其揽储能力,提高其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意愿与融资能力。
利好股市。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本次降准直接降低利率,将提升股市估值。随着风险偏好修复和无风险利率下降,关注未来结构性的五大机会。
利好房市。降准有助于金融机构满足合理住房需求,缓释房地产流动性风险,有助于房地产软着陆。近期监管放松房企融资渠道,支持房企发债、并购贷。已经有70多个城市加入到房地产调控松绑的行列。
债市逻辑将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本次降准虽将缓解4月政府债发行、缴税、与MLF到期等资金面压力,但降准预期兑现后,债市迅速演绎“利多出尽”行情,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03收益率上行近2.75个基点,报2.785%,未来债市主逻辑将逐步转向宽信用。
人民币汇率有贬值预期,但压力不大。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导致货币政策相左,美联储加息,中国此时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一定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但影响总体有限并有相关措施。从长期来看,随着稳增长见效和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人民币资产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4近期政策频频释放利好:稳增长、稳楼市、宽货币、扩财政
从地产政策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70个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但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7.33%,成交套数下降47.36%,稳地产政策仍将不断加码发力。
从财政政策看,今年已出台增加基建投资、减税降费、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等,但要注意减税退税以企业有税基为前提,当前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现金流入,可能存在“无税可抵”的现象。增加基建投资、支持企业投资、提振市场信心等具有宽信用的乘数效应,今年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将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二三季度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宽财政需要宽货币支持。
从货币政策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强调“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4月6日国常会提出“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3月金融数据大超预期,但主要依靠政府债券、表外融资、短期冲量,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仍然疲弱,需要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5目标:稳增长目标优先,关注物价与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进入加息进程、中美利差出现倒挂。中美经济周期错位,3月美联储已经加息25个基点,未来有可能加快加息缩表进程,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有一定压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资产具备长期价值,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基调仍在,但本次央行提及“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或对美联储加息影响保持关注。
国内物价有上行压力,稳增长>防通胀。3月CPI同比上涨1.5%,PPI同比上涨8.3%,主因国际原油价格、小麦等大宗商品输入性影响,属于供给侧因素,收紧货币政策于事无补。稳增长迫切性推升,防通胀更多需关注供应环节。本次央行提到“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较之前的“输入性影响”来看,对通胀保持关注。
6展望:理论上讲,公共政策拥有无限弹药,经济走势取决于对冲力度和节奏,七大利好催化剂在路上
国务院会议强调:“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已出台的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尽量提前,同时研究准备新的预案”。
“稳增长”关键是房地产软着陆、科学防疫、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我们预计房地产调控松绑、降准降息、专项债、科学防疫等一系列稳增长的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
总量方面,降准降息对冲经济下行、提振市场信心。相比于宽货币,更关键的是让货币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能只靠政府专项债发力,要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软着陆、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实现宽信用的乘数效应。
结构性货币政策积极发力。新市民、科创、养老等领域发力可期。国常会重点提及“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定向再贷款等结构性支持工具有望落地,通过结构性工具降低银行资金端成本与实体融资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