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再次降准降息的时机黄页已经成熟
调低一年期LPR利率和五年期LPR利率。
央行便宣布降准,说明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并不影响降准。
同时,为什么我们要在全球央行加息的时期选择降息?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70年代德国央行的做法。
实际上,当下的情况和70年代非常像,就是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石油价格大涨,进一步引发了全球通胀。
历史上德国央行对于通胀的容忍度非常低,基本上一旦出现通胀苗头便开始加息。
而且与现在很像的是,投资者一直认为中国国债与美国国债应该天然的存在利差,当时的全球投资者也认为德国国债应该与美国国债存在利差,所以市场统一认为德国央行应该紧紧跟随美联储的加息节奏。
但是他们错了。
1970年代的大通胀没有结束、美联储仍然在加息的时候,1974年开始,德国开启降息之旅,并最终使德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行并低于美国国国债收益率,将德国国债与美国国债的利差压低到负区间,从此奠定了德国制造业的长期优势,一直保持至今。
这完全说明大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现在中美国债存在利差,并不代表将来一定也要有利差。
历史上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节奏相对一致,这有一定历史原因。但是在当下的经济情况中,我们应该认真考虑我们自身的经济,以我为主制定政策。美联储选择加息和缩表,也是考虑美国自身的经济周期、就业和通胀情况制定的。
实际上,美国这一轮宽松已经是超长待机了,美联储迟迟不愿意进入货币紧缩周期,美国联储基准利率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
如果美联储都能顶住市场压力,选择持续的宽松,我们其实也可以认真考虑。
同时,人民币在本轮升值周期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7.1947最高升到6.3109,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
人民币的过快升值不是政策希望的,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八次工作会议都强调了要加强外汇预期管理。当然央行也不希望将当前的升值预期彻底扭转为贬值预期,汇率的双向波动才是未来人民币变化的常态。
考虑到国内经济需要出口来稳定基本盘,也需要降息来平抑人民币升值压力。
所以,黄页现阶段进一步降准降息是水到渠成。还需要认识到,从降准降息到金融数据改善、再到经济明显改善,是有一定时滞的,所以降息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