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金融与证券专业

时间:2021-11-15 17:20

  金融与证券专业好不好(专科)

   还蛮不错的专业,现在产业升级,金融也升级,缺的是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可以一学。 金融与证券属于什么学科类

   属于。
金融覆盖的范围广 比证券好就业 可以说这个行业是很火的 但是需要很高的学历 一般本科 只能从最基层做起 证券是薪资最高的 金融学覆盖了 证券
金融的就业方向如下: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六、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八、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金融与证券和金融专业有什么区别

   小小的区别而已
金融专业要学的课程要多个几门,而证券和金融专业则偏向股票,债券,期货多一些课程。 金融与证券的专业认识

   肯定是基金风险少,风险少也就是说股市跌时也赔的少点嘛。如果你很在乎这个的话,建议你买基金好点,风险少,也省事。 中国高校金融专业排名

   1.人民大学
全国重点,在大学里,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从早年的黄达到现在的周升业都是金融学的有名人物;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不论是货币银行,证券投资还是国际金融都有一手.地区优势明显,学生素质高。
2.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人民银行的嫡系,这一点优势无与伦比,学生水平高,基础条件好(费用也高)注重实际,容易找到工作。
3.西南财经大学 (原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第一高校)
优势:全国重点,金融学中的货币银行学在全国最强,从他的硕士招生规模就可以看出来,校园环境好,清净。同学多,金融系统里校友多,以后有好处。
4上海财经大学(原财政部直属第一高校)
优势:全国重点,证券学好,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一般,保险也可以,区位优势明显。
5.北京大学
优势: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不用别的,只要是北大,出来就不愁。地方好,学校景色建设好。
6.厦门大学
985全国重点,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好,学校环境优美,有好的老师(张亦春)学生素质比较高。
7.复旦大学
优势:985全国重点,全国仅次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在各方面都比较强,尤其是国际金融,货币银行。接受西方知识比较新,学校氛围也好,有几个好老师(姜波克)。
8.对外经贸大学(原对外经贸部直属第一高校)
优势:全国重点,国际金融强,十分注重抓英语,注重实用能力,区位优势明显
9..南开大学
优势:985全国重点,从解放开始就树立了自己在国际金融学的首席地位,保险精算也是全国最好,学校好,学生素质高
10.中央财经大学(原隶属于财政部)
优势: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学生素质一流。
11.东北财经大学(原隶属于财政部) 优势:环境好,上学可以当疗养院,学生素质好
12.西安交通大学(原人民银行直属学校)
优势:名牌大学,货币银行学比较好,原来人民银行直属学校(陕西财经学院),有几个好老师
13.湖南大学(原人民银行直属学校)
优势:985全国重点大学,全国最早引如保险精算的学校,保险不错,原人民银行直属学校(湖南财经学院)货币银行也不错。
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隶属财政部)
优势:合并后,比较重视金融学 。
15.清华大学
优势: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学校建设好,理工科强,金融工程微观金融以走在中国最前列。
16.武汉大学
优势:985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校园风景好,金融学最近记几年比较重视,有好老师,黄宪好象是博导吧,金融工程也不错。
17.辽宁大学
优势:地方重点大学,地方重视,有好老师,金融学白钦先,孔祥毅博导比较有名。
18.中山大学
优势:校园风景好,广州地方也不错,金融系在岭南学院,学生素质比较高,毕业在南方比较吃香。毕业领两个学位证,好象岭南学院还发毕业证的。
实力强和就业是两个概念。就业是具有地域性质的。
就业第一档次【全国通行】:北大光华、五道口、清华、复旦、人大、
第二档次【区域通行】:南开、对外经贸、厦大、上财、央财、西财、
第三档次【部分区域通行】:中南财、东财、西交、武大、辽大、中山、湖南。
当然最主要的是取决你大学阶段付出的努力。 金融类大学排行榜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共 76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B)、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B)、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B)、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B)、苏州大学(B)、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青岛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B)、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B)、中南大学、中山大学(B)、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商学院、广西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云南财贸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新疆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