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持股中关村独角兽公司,广发策略优选混合基金
1:北京独角兽看哪里?
近期,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纷纷向独角兽抛出了橄榄枝。上交所将积极拥抱新经济定位今年重点任务,深交所势将成为中国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港交所对同股不同权、未盈利企业上市再做明确安排,独角兽在A股上市提速的预期不断增强。
但真正让独角兽扎堆的城市,既不是上海也不是深圳,而是北京。
从全球来看,独角兽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一半以上。例如全球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Insights公布的全球科技创业公司“独角兽”榜单,该榜单以10亿美元公司为考核基准,中国共有55家企业上榜。第三方支付领军企业拉卡拉榜上有名,成为金融科技企业板块代表企业之一。
从国内来看,独角兽分布的城市中,北京最多。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31家,其中65家在北京。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其中54家在北京。创意黑马发布的《2018中国独角兽T100》中,北京有51家独角兽,占据一半以上。
独角兽上榜企业地区分布:
纵观北京,独角兽最聚集的地方,当属中关村。美国看硅谷,中国看中关村。
榜单显示,中关村共有25家企业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硅谷,占全球上榜企业总数的12.5%,占全国的五成以上。从企业估值来看,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590亿美元,占全球总估值的23.1%,占全国独角兽总估值的近七成(68.9%)。
其中,科技金融领域有拉卡拉、融360等;电子商务领域有美团、微影时代、口袋购物;按需服务领域有滴滴、ofo小黄车;教育科技领域有VIPABC、猿辅导;硬件领域有小米、掌阅;软件领域有APUSGroup;创业服务领域有优客工场;人力资源领域有猎聘等。
中关村上榜独角兽名单:
北京,或者说中关村,何以“独角兽”出没,成为一座“独角兽之城”
首先,是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中关村为例,中关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策源地,占据了中国上榜企业中的半壁江山,达25家。中关村独角兽企业的迅猛发展,加快推进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有滴滴、ofo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小米这样的智能设备企业,还有像拉卡拉这样的科技金融企业。
中关村是国内较早关注独角兽企业的区域,也是创业氛围与创业环境比较优质的地区。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政府部门、中关村管委会等起到了服务市场、服务创新创业的作用。加上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服务平台等创业生态的构建,使这里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沃土。”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在中关村成长起来的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也曾表示,中关村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宽松的政策环境,为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有一大批具有创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报告显示,65家中关村独角兽企业中,个人创业企业共有50家,其中连续创业者创办的企业22家,初次创业者创办的企业28家。
创新驱动,首先是人才驱动。独角兽扎堆中关村的背后,是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的涌现。他们有使命感、责任感,敢于冒险、创新和突破。
连续创业成功的拉卡拉创始人兼董事长孙陶然认为,中关村企业家有一种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气魄。不屑于模仿别人,跟随别人,在中关村涌现一大批新兴产业,每个产业都不同。他认为中关村企业家都有一股自强的精神,在强大自己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说,中国综合实力提升,竞争愈发激烈,这“逼”着所有创业者毫无懈怠、拼命创新。
再次,是创新技术的引领。
得益于中关村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企业强大的产学研平台,中关村聚焦了一批科技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例如上榜的独角兽拉卡拉,在风控系统、金融科技输出能力、平台综合实力壁垒等方面拥有突出优势,在大数据处理与挖掘、反欺诈、征信等领域的水平一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个上榜企业小米,发布了自主研发中高端芯片“澎湃S1”,并同时发售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曾表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双创”的最终目标是要培育更多的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
2:中关村大批前沿科技备受关注,为什么如此多的成果出自北京
成本?
3:独角兽股票是什么意思?
独角兽,角可以看做角色,即一个人出演,没有帮手;兽可以看做力量,即公司不小。独角兽公司是硅谷流行的词,一般要求两个特点:1,公司是初创的,就是公司不能是有控股母公司的。2,公司市值有10亿以上,就是规模不能太小。这样的公司有一种白手起家,冒险天涯的感觉,他们根能体现企业家精神,一般这样的公司多出现在新兴行业。
我A股市场上会有几个独角兽上市,小米,蚂蚁金服,等等。
4:中国独角兽地为什么他们都爱扎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记者种昂当下,“独角兽”公司正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捧。
独角兽本为西方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统计、分类,称之为“独角兽”公司。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行于全球。
从这个角度来说,“独角兽”公司大致有两个标准,其一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其二是初创企业。二者叠加即是指代那些拥有高速度发展、高市场份额的新兴企业。
今天的“独角兽”或许就是未来的产业巨头。它是折射区域经济的一面镜子,是解读经济前沿的一个角度,是观察资本热钱流向的一个窗口。
神话传说中,独角兽稀有且高贵;在现实中,“独角兽”却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特征——喜好群居、扎堆。从产业分布来看,“独角兽”多扎堆于互联网产业,实体产业极少;从归属领域来看,它们多集中在消费领域;从地域来看,80%以上的“独角兽”群居于北上深杭等少数城市。
扎堆虚拟经济
浏览各种“独角兽”公司的榜单,无论是胡润研究院的排名,还是近来出现的中关村管委会的统计,或是媒体制造的榜单来看,它们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现象——扎堆出现在互联网经济当中。相比而言,传统产业、实体经济中的“独角兽”数量稀少。
如,胡润评出的“2017年独角兽企业TOP10”中蚂蚁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今日头条等就有7家明显带有“互联网+”属性。中关村管委会统计出的164家“独角兽”公司多数都与互联网经济相关:其中电子商务多达33家、互联网金融21家;在众多“独角兽”中,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最高、为1592.7亿美元,占总估值的25%;即便是传统产业如大健康、教育也以春雨医生、VIPKID这种网络平台公司的形式上榜。
有人说,“独角兽”是嚼着垄断者的骨头开始成长的。不难发现金融、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依赖牌照作为门槛的行业诞生出大量的“独角兽”公司。以往这些具有垄断性质的产业凭借政策门槛、牌照限制,形成了坚固的行业壁垒,产生出令人垂涎的垄断利润,首先吸引了“独角兽”蜂拥而入。
现实中,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往往政策限制少,许多细分领域尚未形成政策门槛,已被嗅觉灵敏、反应奇快的“独角兽”冲得七零八落。如当初滴滴出行通过天价补贴,一夜之间闯入了垄断已久的出租车行业,最初一天烧掉的1个亿的补贴,迅速吸引了海量的消费者,1年内使其拉升至100亿美元市值的规模,等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反应过来已为时已晚。
滴滴出行、春雨医生、支付宝等一大批新兴公司闯入长期垄断的产业,疯狂抢夺着高额的行业利润,助其迅速成长为体型硕大的“独角兽”。一再突破政策禁区,“独角兽”一面心里窃喜一面心里打鼓,就连马云也曾试探性的公开表示,“如果国家需要支付宝,我会把公司送给国家!”
“独角兽”公司扎堆出现在虚拟经济,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产业政策限制少,得以进入垄断行业获取高利润;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虚拟经济普遍具有轻资产、低成本、高弹性等特征。
一个布局在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的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崛起,成为行业的“独角兽”,往往需要土地、水电、原料、物流、销售网络、产业集群配套等诸多现实条件,甚至许多制造企业只因交通运输“治限治超”、环保排放没有达标,就会被罚上百万千万。所以,一个实体企业在行业内崭露头角通常要经历十年以上的艰辛创业。
反观互联网产业、虚拟经济,由于不像实体经济那样受各种投入要素等资源、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的限制,常常只需具备了人才、技术,再加上一个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就能吸引大笔资金,借助互联网在短短数年内迅速蹿红,估值高达数十亿。
难怪业界普遍认为,正是由于虚拟经济、互联网产业具有成长快、成本低、利润高等特征,才造就了大量“独角兽”,呈现出扎堆聚集的现象。
集中消费领域
有人曾拿中美两国的“独角兽”做比对,结果却发现,中国“独角兽”多集中在消费领域,美国的“独角兽”多聚集于科技领域。
大量中国“独角兽”的诞生是以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为平台满足、挖掘用户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集中在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领域。有统计称,中国来自消费、商业服务相关行业的独角兽占全部独角兽的60%以上。而美国独角兽则多集中在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
中美“独角兽”这一差别也折射出两国正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早在十年前,200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已达3.76万美元,如今已然经历了消费升级阶段,率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开始进入科技变革时代。由此,美国“独角兽”多聚集于高科技领域。
中国经过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后,中高收入群体数量突飞猛进,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人民币。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企业提供基本服务的产品了,消费需求开始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转变到能够提高生活品质、服务个人意愿的方向。这时,中国面临着一场消费大升级。
国家发改委会日前发布《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增长10.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322元,增长7.1%。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3.6%,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6年占比超过50%。
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其一,消费体验的升级,消费者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体验;其次,消费品质的升级,即用相同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或者相同服务能有更低的价格;其三,消费品类的升级,满足消费消费者多样化、一站式的需求。
谁化解了消费的痛点,谁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谁就能从这场消费盛宴中更多的分羹。统观中国诞生的“独角兽”多是得益于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三个方面。
春雨医生收到追捧,即是凭借着互联网平台为患者大大化解了就医难的消费痛点;滴滴出行则让出行者有了更便捷、更省钱的出行选择;今日头条则整合海量的信息,为读者推送出喜爱的资讯??
易观智库发布《2018年中国互联网十大盘点及十大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在2018年消费升级领域将诞生更多“独角兽”。
群居少数城市
从区域分布来看,“独角兽”公司呈现出的另一种独特的现象是群居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少数区域。
在一项综合了Wall Street Jour-nal、胡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截至2018年2月,中国大陆境内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其中,总部位于北京的有61家,总估值约16553亿元人民币,上海有29家,总估值约4976亿元人民币,杭州有18家,深圳有11家,国内其他城市共17家。拥有数量排名前四的北上杭深四大城市共拥有中国大陆总数约87.5%,总估值约90.6%。
在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164家“独角兽”主要分布于19座城市,北京70家,上海36家,杭州17家,深圳14家??有137家“独角兽”公司群居在四个城市,占比高达83%以上。一线家。
细数许多“独角兽”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几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萌生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资本的加持下就能孵化出一只“独角兽”。由于扎堆在互联网经济、属技术密集型产业,“独角兽”最关键的要素当属高科技人才。
曾有一个故事流传于美国“独角兽”群居的硅谷。当地“独角兽”们不断“捕猎”如谷歌等科技巨头里的人才,甚至连给技术人才做饭的厨师都不放过。也正是“人”这一要素使得“独角兽”们扎堆出现在少数城市和区域。
“中关村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人才集聚地,多年来中关村在互联网行业各个领域都形成了人才的高密度分布,包括研发、技术、产品等。”金山云CEO王育林在面对中关村何以成为一座“独角兽”之城的问题时首先提到了人才优势:“在中关村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各行业人才。”
事实上,上海、杭州和深圳都是全国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
虚拟经济、无需大面积用地,往往具有高成长性、高利润空间,“独角兽”们不必如实体企业一般计较成本因素,能够选择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驻足、最具成长性的土壤扎根。
在《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列举的164家“独角兽”中,排名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竟无一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山东在高科技人才上的缺失。当地一位学界人士指出,作为传统经济大省,山东经济结构以国企为主,以加工制造为主,缺少具有活力的高科技民企,也就无法留住IT、金融和创新型人才。没有相应的土壤,也就导致了一个经济大省竟无一家“独角兽”的尴尬。
今天的“独角兽”或许就是未来的产业巨头,它是折射区域经济的一面镜子,是解读经济前沿的一个角度,是观察资本热钱流向的一个窗口。从“独角兽”的群居效应、扎堆现象来看,未来产业间、区域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值得警醒。
5:国内独角兽公司有哪些
小米、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宁德时代、独角兽正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国内独角兽公司有哪些分布在哪里从事哪些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请看这份完整d名单。
国内独角兽企业清单(表格来源恒大研究院任泽平)
独角兽企业有哪些政策优势国家产业重点发展对象!
哪些独角兽企业适合投资估值高、用户量大、具有排他性的企业!
当然,除了这些没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里的独角兽也值得关注。比如贵州茅台,涪陵榨菜,海天酱油等等。
最后提醒一句,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尽量不要做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事情。
6:股市中的独角兽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有哪些
通达信已把“独角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列出,其中有10多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