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碰上股灾上市的股票,15年股灾中上涨的股票

时间:2021-10-06 05:27

  1:股票大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本周股市连续下跌,个股跌停家数也有好几百家。面对股市跌迭不休,很多股民感到奇怪,股市大跌对于投资者伤害较大,那上市公司本身就不会受到影响了吗实际上,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如果出现大跌,时间不长,这无关紧要,但是如果上市公司股票下跌若成为趋势,那上市公司也会受到重创。
 

  首先,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市值大幅缩水,不幸沦为低价股,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收购兼并,因为,你跌得这么便宜了,我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成为你的控股股东。之前,万科A由于股价处于被低估状态,引发了深圳宝能集团的收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宝万之争”。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差一点就是宝能姚振华的了。所以,股价跌得越低,越是跌出投资价值,就很容易被别人收购。

  再者,股价大跌,不仅伤害到股民的利益,大股东的利益也会受损。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大股东对股价波动不会太在意,因为他们手中持有的股票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现在则不同,上市公司大股东以极低成本获得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并减持。而股票的大跌,直接关系到大股东减持后能套现的资金有多少。

  此外,股票大跌,会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价格是与二级市场股价“挂钩”的,大跌情形下,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形下表现为缩水。而在严重情况下,再融资只能叫停,这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增发配股的股票,总是跌破增发配股价格,以后还怎么从市场融资呀没有人再敢买你增发配股的股票了。
 

  再次,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可能直接引发股权质押爆仓。之前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为了方便融资,将自己手上的股份拿去质押,拿到融资,到期后只要归还本金和利息即可。但是如果碰到2015年股灾那种情况,大股东面对股价下跌,又不能提供新的质押股票,或者不能及时赎回股票,就会面临着爆仓的风险。届时,轻则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力减弱,重则大股东出现变更。

  最后,股票价格的高低,关乎到一个企业的形象,说白了,股价就是体现上市公司的价值。如果股票价格长期下跌,市值大幅度缩水,这样会有损上市公司形象,这会让人觉得这个上市公司肯定出了什么状况了吧,进而对其产品也不再信任。贵州茅台股价为啥这么高,其就是白马股的代表。而为了避免股票价格的下跌,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会拿出回购自家股票力挺股价。
 

  可能对普通小股民来说,手里股票下跌只是财产蒙受损失。但是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不仅仅是身价的缩水,而且还关乎控股权、大股东身价、上市公司的形象,以及股票质押会否出现问题。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价是非理性的下跌,一些有实力的大股东就会拿出真金白银来把股价托起来,这样也可以给中小股东以信心,给自己的客户吃上定心丸。

  2:新上市公司遇到股灾跌破百分之六十的股票

  发行人按高于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或。溢价发行又可分为时价发行和中 间价发行两种方式。时价发行也称市价发行,是指以同种或同关股票的流通价格为基准来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溢价是发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只能提取用来解决公司运营问题

  3: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
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4:碰上连续跌停板的股票该怎么办

  你要看看你买的股票是不是好票,值不值得购买,跌停板是因为什么原因跌停的,有些股票跌了就不会再涨回去了,有些股票则会,不分析一通乱买,大多数情况都会亏损的。如果票分析了没有问题,那么可以适当加仓等会涨,如果不是好票,肯定止损了,再跌估计连成本都没有了

  5:2015 股市暴跌的原因

  这轮牛市本来的就是政策牛,肯定不会持续太久,昙花一现。快速拉升到高点必然会快速的跌下来。至于近来的暴跌,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大量的发新股,从市场摄取了过量的血液,引发了股市的不稳定。这种行为我认为就是杀鸡取卵不可持续。现在人心散了再救市也只是垂死挣扎于事无补。

  6: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
1)1929年大股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1987 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 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 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二、日本股灾
1989 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 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四、1990年股灾
1987 年到1990年,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 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3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 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6月,2个月时间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一些了措施才稳住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