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证券市场的可行性
股票指数期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股票指数期权的重要功能就是能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
2、中国内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许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等,感到目前进入A 股市场的风险比较大,股票指数期权的推出必将激发这些机构投资者们入市的兴趣,使交投更加活跃,推动整个股票市场的发展。
在股票二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若采取包销的方式来发行股票,证券承销商必将面临大的市场风险。但是,若能推出股票指数期权,将为国内证券公司提供了一种规避股票发行市场风险的工具,最终来推动中国股票一级市场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B股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B股市场的融资与再融资功能不断弱化,A股与B股市场互相分割、相关性较小。因此,若能够推出B 股指数期权,该期权主要对境外投资者及国内特定的机构投资者开放,以美元或港元进行交易,则一方面可以规避B股承销商所面临的发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规避二级市场投资者因B股价格下跌而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
3、中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将促使国内经济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扩大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已成必然。为迎接这一挑战,国内各金融机构需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进行有关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水平。因此,在适当时机推出股票指数期权是非常必要的。
4、股票市场规模与结构已为指数期权的试点准备了一定条件
中国上海与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总市值已接近2.8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已接近8500亿元,A股市场投资者已超过4300万户,并发行了17 家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张。并且,随着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如证券投资基金、国有企业以及保险资金的入市,市场会逐渐改变过去那种机构对散户的非均衡格局。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想人为地操纵股票指数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另外,上证综合指数、上证30指数、深圳成分指数及深圳综合指数已运行多年,较为成熟,已被市场投资者普遍接受,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在中国推出以这些股票指数为基础的指数期权已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
如何分析证券市场走势
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2013年1-10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8184家,同比下降9.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1-10月全国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1.34%。电气机械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21.48%和222.27%。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25亿美元,同比下降2.6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2.92亿美元,同比下降5.2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9.47%;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水产品加工、建筑陶瓷制品制造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3.77%、67.35%和21.39%。
二是亚洲十国/地区、欧盟、美国对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亚洲十国/地区(、澳门、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36.3亿美元,同比增长7.18%;其中对内地投资6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日本对华投资64.63亿美元,同比增长6.31%;韩国对华投资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泰国对华投资4.78亿美元,同比增长489.46%。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1%。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6%;其中德国对华投资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荷兰对华投资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3%。
三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1-10月,我国东部地
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5亿美元,同比增长9.9%;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10月,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9%、8.8%和7.3%。
更多关于证券的行业分析以及趋势走势你可以去搜索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3版中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2017年 中国证券经营机构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满意的话采纳下 谢谢了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看法
你要把你对这两个市场的看法写出来的呀。要从长远性,公平性,可行性来分析。不是让你说行情涨跌,只是看法
高分求: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建设
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建设
中国股市从10年前的100点起步,到2000年7月19日,实现了2000年2000点的历史性跨越,股市价格的涨幅名列全球之首。2000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8 2%,再次名列世界经济增长前列。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5972 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增收997 18亿元,是1993年税制改革以来增收最多、增幅最大、进度最快的一年。其中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增长突出,增收额320亿元,约占总增收额的32.1%。而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267.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 7%,增收159 65亿元。这足以说明我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促进了股市的繁荣。而证券市场的繁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凸现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1 从“老八股”的成长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在上海悄然萌芽。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始交易,12月29日并正式开业,挂牌交易的仅有8支股票,人称“老八股”,而深市只有6家上市公司挂牌。沪市8家公司的股本规模小得可怜,也不具有行业和产业的代表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度十分微弱,有的干脆就是“街道企业”,或是名不见经传的“试点”公司。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我国证券市场是在一片“姓资姓社”的争论中磕磕碰碰地成长的。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我国证券市场才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初创阶段。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股价波动限制的取消,是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如果说1992年5月以前我国证券市场属于试验阶段的“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其后的飞速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引起国人的重视。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9年《中华人民证券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股市的健康发展不仅对国有企业筹资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优化资源配置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
截止到1999年底,当年沪市的8家公司总股本已达592950 16万股,是上市之初的16 69倍。在规模扩张的同时,8家公司借助证券市场的筹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了产业的升级,获得了持续发展能力。中国证券市场10年的发展变化,在“老八股”成长变化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2 从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历程看1992年以前,以试点方式运作的中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运作要求也只能是一种试点探索。虽然有从境外成熟市场引进吸收的一部分规范制度,但沪深两市14家大部分是由集体、联营、行政性企业改制过来的上市公司,其行为规范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自身的认知和自律。
1992年起,随着上市公司的批量上市,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间的纽带关系趋向紧密,加之运作要求更高的B股公司的诞生,上市公司已初步意识到“股东老板”的权益所在。5月间,《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的颁布,为招股改制后股份制企业的运作作了较详细的规定。1993年5月,《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出台;6月,第一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发布。
与此相应,以各地“证管办”建立为标志的监管体系初具雏形。从1996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建设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期间,在“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的指引下,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股东大会制度、公司检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改制辅导制度、市场禁入制度及中介组织行为规范等相继建成并得到完备。证券交易所初步完善了对上市公司的一线监管体系,管理层同时也加大了对公司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规范年”和“风险防范年”的教育,推崇基本面业绩成为市场投资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达6年的不断修订,1999年7月,《证券法》终于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迈上新台阶的标志,是证券市场10年发展的里程碑。我国股市由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良性发展轨道。2000年7月,中国证监会出台了旨在规范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支持其通过重组提高资产质量的新政策,使重大资产重组有章可循;8月,又发布《法人配售发行方式指引》,给法人配售新股定规立矩。我国的上市公司目前正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谋求更大的发展与创新。
3 从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的内部机制变化上看中国的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自身规范发展道路上执着地向前走。2000年7月6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超越千家。我国证券市场站在了新的高度,具备了向更远目标迈进的基础。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它将载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册。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成立时的14家,发展到今天的1000多家,跃居世界前十名,上市股票1086支,开户投资者超过5000万户。网上交易量已占交易总量的1%。目前,在全国84家证券公司中,已有10家证券公司的资金超过15亿元。沪深股票市值增加为4万多亿元,日成交量最高达900多亿元。2000年上半年,沪深两市A股成交总金额就突破了34700亿元,这比1999年全年的成交额还多一成。除省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能见到挺进沪深的上市公司的身影。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几乎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自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4次下达发行额度,1993年50亿元,1995年55亿元,1996年150亿元,1997年300亿元。直到2000年取消额度限制,仅上半年就发行新股66只,筹资823亿元。10年间,千家上市公司累计筹资近4000亿元,极大缓解了企业资本金不足的矛盾,优化了资产负债结构,开发了新的产品,增强了发展后劲,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新旧体制交汇碰撞,传统国企“凤凰涅
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了解
跟着国家产业政策作,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对证券.投资市场的认识、体会等
清楚自己到股市来的目的,即不是来预测而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证明自己正确与否而是来盈利的,而且是希望自己在平静而不是在烦恼中赚钱或赢利的。
我不预测股指还跌不跌,也不预测股指是涨还是不涨,对于别人猜谜似的种种预测也没有丝毫兴趣。自然,这些种种预测不会令我不安、恐惧或兴奋。道理很简单,你预测百分之百正确,但你可能不赚钱,亏钱甚至亏大钱。相反,你不去预测或不轻信任何预测,但你可能赚钱甚至于赚大钱,只要你牢牢守住手中的好股票。
似乎应该有所区别,甚至于应该严格区别开来:对于公司的估值与股指的预测。如果公司有持续成长性,而且公司的股价高得不是十分离谱,尽管该公司的股价也可能下跌甚至大幅下跌,你应该做的是买进、持有而不是卖出。相反,如果公司已经没有了持续成长性,或者公司的股价已经高得十分离谱,尽管该公司的股价还有可能上涨,你应该做的是卖出而不是买进或持有。这样做,与股指的预测没有关系,甚至与股指的预测丝毫没有关系。
股指下跌,好公司可能不跌甚至上涨,当然也可能下跌,不过,股指下跌50%,而该公司可能下跌的是20%、30%,当然,也可能是60%、70%。也就是说,这些都有可能。经验表明,关注这么多种可能往往使人心生迷乱,烦躁不安。其实,这些都不重要甚至是不值得关注的,重要的是当股市下跌或股市回升特别是在今后的大牛市到来时,该股票还在不在自己手中。
当然,对于公司的准确估值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持久的训练,甚至是终身训练。只要准确地掌握了一家公司的估值,就会离赚钱越来越近。而学习预测股指或学习让自己相信股指,则可能离赚钱越来越远。
在训练准确把握一家公司估值的过程当中,都需要时间和耐心、眼力和定力。
作为股民,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永远要清楚自己来股市的目的。
- 上一篇:002642会摘帽吗
- 下一篇:封跌停打开又封住庄家意图,庄家无量跌停洗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