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业界

每日归零”的原则

时间:2021-09-04 15:40

  科创50市场的演变和发展,我们在过去3个月里头的推演分析,基本上都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与肯定。近来2周的下跌,指数顺势回到半年周期的位置,在周K线周均价线,实际状况,是接连打穿了48周均价线点,从震荡回落到加速下跌,直接向下把指数甩到了1386点,既跌落到仍然保持上行态势的120日均价线日当周长阳反转的K线位置,实实在在的完成了一个涨跌大循环。

  关于科创50指数的变动,我们在过去几个月以来的走势中,每一个关键的技术节点,都得到了应有的技术变化。6月17日的反升大长阳、7月14日后的回撤、7月28日的大长腿反攻、8月13日后的回调、以及后续拉高不成反手压低带来的持续下跌。

  每一个关键时间特征,都对应了相应的时间关系,并反映出当下的空间结构。按照我们的推演分析,这些时间和空间关系,在实际的行情发展中,屡试不爽。今日来看,此次持续阴跌直接将指数压回到120日均价线位置,也恰如其分。

  不过坦言,从指数高位回撤,在跌落到6月17日长阳区域里头,几无任何反应,这也表明超长时空关系影响力的衰退。这也是我们阐释,关键于20日周期的判定和应用,重要于40日周期的客观条件,多变于60日周期的结构变动。

  而且此次指数由高位回落,持续多日阴跌,并直接打穿120日均价线,也未有强烈反响。这在K线和均价线关系上,也超预期表现。虽然昨天盘中小有动作,但也未成气候,指数依然未能站回到120日均价线之上。

  这种持续弱势带来的影响,很容易不断扩大负面情绪,造成更大空间结构的扩张。这个情况,我们也都反复阐释人性变化带来的过度反应,情绪及非理性行为,就容易带来当前的局面,看起来非常糟糕和不良预期。不过,正因为此,我们恰恰反过来,看到希望和机会。

  按照客观技术条件推演,高位酝酿回调的走势,本身就符合技术演进路径,打回半年周期并阴跌修整,也是常态。只是这一过程,从演进到末梢结点的时候,加速度诱导出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指数扩大下行空间,个股超预期空间波动或被杀的支离破碎。

  面对这样的局势,的确使得身在其中者岂能不动了邪念,场外观望者也被吓得直打哆嗦,怯怯后退。这些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嘛。但就客观技术演进而言,我们认为当前位置将会止跌回稳酝酿构建强有力的反攻动作。只是还无望于反升而涨,有待观察。

  作出上述大胆判定的重要基础在于几个方面的思考,一个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日线结构本身符合我们对回调空间的预判,并且跌落至此,也不会改变120日周期的涨势。按照当前技术路径发展,有条件在11月18日之前保持上涨态势,并由此而牵引和拉扯指数,不至于往下远距离回落。

  不过只要不能够往上持续得到改善和优化,每一次再跌,都会带来新的考验,甚至因为过于极端下跌而更早一些改变120日周期的移动关系。这些也都是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的。不过,依照对120日周期移动关系推演,的确是不必惧怕当前位置接续大跌,反而要大胆预判,反攻一触即发。

  还有关于周线及更长周期技术结构的演变,也都积极预判在1386点乃至5月最后一周的长阳基础之上,止跌回稳酝酿后续结构性改善与扭转态势。但还都需要一些时间来观察,最起码也要先反攻一程,跳出第一支脚,才合适探讨第二支脚或震荡趋上的技术路径。

  再一个是关于科创50成分股票的研究,这个偏于基本层面的思考。从50只股票的业绩增速来看,都非常高,除少部分个股业绩下滑或净利润为负,多数个股中期业绩增长都很大,净利润释放也较好,平均水平超过50%以上,算是非常好的表现行为,扎扎实实的高成长类别。

  从对多数个股的研究,全年业绩增长明确,我们认为这一类个股,在高增速下,有希望保持全年的高景气高人气,此次压低后,反而为部分个股创造更好介入的位置,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倒是认为,更应该重视此类个股回调后再反升走跨年度行情的积极展望。

  具体个股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以免影响大家操作,其实就50只个股,大家也都很容易通过逐个观察,以寻求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我们给出两个路径,一是基本层面,肯定是更偏于增速明确全年增长无忧的企业;二是技术结构,自然偏于趋势性优势个股,至少也是底部构建积极筑底的品类。然后把这两者叠加,实现涨势共振,就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来择机配置。

  综上所述,科创50市场在完成一次显著的多空大周期变化后,再度进入新一轮技术循环,当前位置有条件逐步平稳,并酝酿新一轮周期。但客观结构,依然会面临着考验和折腾,暂不求指数回升大涨,倒是不必惧怕再跌。同时偏好于科创类股票的投资者,可以着重思考业绩确定高成长类股票的低位布局和投资机会,反而应该要积极主动一些。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