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要闻

王传福的烦恼: 坚持整合,还是自我革命

时间:2022-09-04 08:14

  凭借王传福的市场敏感度和技术能力,比亚迪迅速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汽车大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

  自成立的那一天起,比亚迪就以一个模仿者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如电池模仿三洋,手机零配件模仿富士康,汽车模仿丰田、通用等。

  为此,三洋、索尼、富士康以及美国的一些企业不断把比亚迪告上法庭,企图用专利大棒砸晕王传福,但都无功而返。

  2003年,比亚迪在东京让索尼败诉,索尼不服,再次向东京地方法院递交起诉状,指控比亚迪侵犯其两项锂电池专利,还是以失败告终。

  王传福认为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占5%左右。

  以汽车的外观造型为例,王传福曾说:“譬如说汽车的外观专利有5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5个里面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的,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

  比亚迪通过拆解重金买来的世界最先进的样车,加以测量、分解、检测,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认真分析其零部件,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把它改一改。

  因此,在比亚迪内部,有一个多达上百人的知识产权部,它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比亚迪的各个产品事业部进行监督,随时提出哪些技术是别人的专利,必须规避。

  这100多人中,有50多人专门面向汽车产品,他们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

  尽管模仿给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但模仿并非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加强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进行商业价值模式的创新。

  垂直整合,说白了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凭借廉价的工人成本以及过硬的电池技术,击败了三洋、松下、索尼等电池巨头,也让比亚迪汽车拥有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制造工艺弥补不了设计缺陷,实际上产品70%-80%

  正是如此,比亚迪目前的汽车电池研发团队从过去的十个人扩张到数千人,通过引入国际设计大师,比亚迪的汽车产品也焕然一新。

  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的几个月里,王传福就和北京吉驰汽车模具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随后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

  此后,不仅F3、F6的所有模具来自这家企业,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丰田的相当一部分模具也从这里采购,并装船运往海外。

  很多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来提升效率,像奔驰、宝马都是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不仅将底盘、空调等技术卖掉了,后来连自动变速箱都卖掉。这些公司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时非常被动。

  事实上,行业在转型时,垂直整合对创新的推动非常重要,可以在核心技术上快速取得突破并实现应用,提高了产品竞争力,继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确立主导地位。

  如果说相对封闭的垂直整合模式是比亚迪的“杀手锏”,那就是自己研发生产零部件,然后组装成整车,当然,也包括自己研发车机软件系统。那么,如今的比亚迪正逐渐走向开放。

  比亚迪的开放不止局限于整车硬件以及智能网联系统,还有它的供应链体系,这些都传递出一个信号:在垂直整合的基础上,比亚迪开放整个生态,带来创新和融合。

  多年的垂直整合模式让比亚迪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相对封闭,难言颠覆。开放之后的比亚迪将发展的如何,暂时还不知道,但非常值得期待。

  2013年,王传福曾豪言“分分钟造出特斯拉”,但随着特斯拉的国产,比亚迪面临的市场形势或不乐观,被特斯拉反超的风险也陡然增加。市场倒逼改革,或许,时下的王传福需要自我革命,向新而行,推动比亚迪完成史上最大转型,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