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医保控费、集采持续……TOP20品牌结构巨变
随着国内政策鼓励和资本的加持,本土药企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国产替代正在提速。
近年来,进口药在医院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已由2017年的26%,提升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28.6%,四年多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主要是因非治疗性概念的广泛渗透,除中药注射剂腾出的市场外,列入国家和地方版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的品种被挤出的市场也让位给了“治疗性”较强的进口药。
有4个品种跌出2021年的TOP20榜单,其中,生物药3个、中药注射剂1个。
跌出榜单的3个生物药分别是罗氏的贝伐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以及恒瑞的PD-1。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经2017~2019年三次医保谈判,价格由谈判前的中位中标价5253元/支先后降到了1998元、1934元和1500元/支,降掉了71%,后因专利到期而被齐鲁、信达、绿叶和恒瑞等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大肆瓜分市场。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作为原研药,其相当一部分市场被汉利康和达伯华两款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所替代,2020年,复宏汉霖的汉利康院内销售额近27亿元。2021年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被纳入广东集采,也是首个被纳入集采的生物药,经集采大幅降价后,其销售额将进一步下降。
罗氏三驾马车中的安维汀和美罗华均已落榜,只剩下赫赛汀仍留在TOP20。
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
虽然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一上市即快速超过两家进口的PD-1,并跻身2020年TOP20榜单,但终因连遭两次医保谈判大幅降价及信达、君实、百济神州等多家国产PD-1分割市场而跌出2021年的TOP20。
2021年,扬子江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卖了40亿元,同比又增长了12%,已连续两年蝉联TOP20。
在首批国采之前的2018年,其销售额还不足千万,2018年4+7国采试点时,以不足12%的微小降幅及133元/瓶的高价独家中标,4+7扩围时不用再降价继续独家中标,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几乎从0暴涨到35亿元,2021年进而增长到了40亿元,这应是最受益国采的品种,没有之一。
目前,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已有恒瑞、恩华、科伦等超过10家企业过评,价格也从首批国采的中标价133元/支,先后降到湖北续约价8.5元/支和山东续约价4元/支,下降了97%。
辉煌已成历史,但扬子江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创造的国采经典将不会被忘记。
TOP20品牌结构巨变,是医保控费、腾笼换鸟政策落地的真实体现,辅助用药概念不断发酵,生物药发展提速。对营销品种选择、企业研发立项、投资并购估值乃至企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过去那种围绕依靠促销来提升销量的传统营销模式和研发立项理念已被颠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能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并兼顾医保支付能力,才是今后营销和研发立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