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经济常识:中国稀土注入中国铝业,银星能源和中

时间:2021-08-17 18:37

  1:为什么只有中国铝业涨停,而稀土行业的股票却是下跌

  等着吧,五矿稀土不是再涨么

  2:中国铝业进入稀土太好了。 专家分析6个月30元。

  就是中铝捡了个金矿也是没用的,大投资商套现就是充分证明它的战略投资者是靠不住的,谁会等到30呢

  3:中国铝业有稀土吗

  不了解,应该没有吧

  4:中国铝业和中铝稀土是同一企业吗

  现在都收费了,交行销户要到同城任意网点

  5:为什么说IPO辅导终止只是警报

  IPO辅导终止只是警报,董明珠押宝银隆开始就注定是无休止的豪 赌。

  5月30日,广东证监局发布的上市公司辅导工作进度表显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已经终止。珠海银隆之前大规模跑马圈地,正需要大量融资弥补缺口,现在IPO辅导终止,上市受阻,董明珠的造车计划也再一次受挫。

  珠海银隆,从一个默默无闻而且连连亏损的企业到现在成为舆论焦点,董明珠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造车梦”是董小姐的执念,而银隆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先是极力推动格力收购银隆,被股东否决后,董明珠又自掏腰包入股银隆,还拉上了前首富王健林、京东老板刘强东为银隆注资。对于银隆,董明珠可以说是已经All in。

  银隆其实也是格力的梦

  董明珠不止一次地强调银隆对于格力的重要性。事实上,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已经是格力的必然选择。格力在家电行业几乎触及了天花板,增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格力必须要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制造2025公布了中国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其中的十大领域与格力业务直接相关是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汽车,更是智能设备的平台,这为格力未来的发展提 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格力只有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才能保证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不会被淘汰。
 

  这也是在格力拒绝收购银隆后,董明珠为何还要以个人投资的形式维持格力和银隆的联系。董明珠入股银隆后,银隆实际上成为了格力智能装备的试验场。格力正在借助银隆打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乃至电池制造、储能等领域。虽然格力没有收购银隆,但格力一直在享受银隆带来的便利。这一点,应该归功于董小姐的坚持。

  董明珠的好友王健林、刘强东入股银隆,虽然有人情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基于自身企业的长远布局考虑。京东要搞新能源物流;万达早年在储能行业试水失败,而银隆在储能领域有一定基础。

  不仅是京东和万达,各界大佬其实都在布局新能源汽行业。的无人驾驶一直很火热;阿里、腾讯、华为等也各有规划。国外的苹果、谷歌等巨头也没有袖手旁观。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的风口,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不单巨额利润的诱惑,更是产业升级的倒逼——稍有落后,这些巨头原先积累的优势就有可能被颠覆。更何况,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丰厚的补贴,更有各项政策优惠。不抓住时机,尽快布局,反而不合情理。

  没有了补贴,董明珠造车梦碎

  新能源车确实是一个风口,只不过,这个风口现在已经十分拥挤。

  到2020年,中国规划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但是,目前各类车企的车能规划总计已超过2000万辆。风口可以把猪吹起来,但不能让猪一直飞下去。毫无疑问,那些跟风上马的项目会有一大批死掉。

  
 

  作为之前中美贸易博弈的产物,中国已经大幅调低进口车关税,这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国外燃油车厂商。出于防范骗补的考虑,中国目前又在大幅度减少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同时提高补贴发放的条件。原本依靠补贴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比,价格劣势扩大,不利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摊平高昂的研发成本。

  而且国内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国家更希望通过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补贴。未来,中国新能源车汽车将进一步开放,国外新能源车的涌入将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危机之下,行业必然面临大规模的重新洗牌,自然会有大量实力不济的新能源车企被收购或者直接破产倒闭。而那些根基不稳、技术落后的产能无疑会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董明珠造车的诚意不用怀疑,并不是所谓的恶意骗补。但是银隆十分依赖补贴。银隆2016净利润8.36亿元,而同年银隆申报的国家补贴金额就高达21.35亿元。

  而且,目前银隆的财务状况十分糟糕。截至2017年年底,银隆资产总额为315.12亿元,负债总额高达237.67亿元。近日有消息称,银隆在河北的工厂已经停产,工人已经几个月没领到工资。

  出现这种境况,银隆之前的大规模扩张难辞其咎。目前,银隆在全国已经布局了11个产业园区。董明珠入股后新建的产业园区的总投资超过了800亿元。而银隆产品的的滞销使得这些投资成为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大规模的扩张很可能是为了赶上国家最后一批补贴。

  新能源没错,银隆是败笔

  董明珠曾表示十分看好银隆的技术。但是造成银隆今日困境的恰恰就是因为自己的技术。

  银隆主攻钛酸锂电池技术,这种技术路径十分冷门。2016年,国内有77家企业生产碳酸铁锂电池,75家企业生产三元电池;生产钛酸锂电池的企业是所有材料体系中最少的,只有4家。

  银隆的电池技术来源于美国奥钛,而美国奥钛在被银隆收购之前也是亏损不断,乃至被迫在美国退市。不知董明珠为何会认为一种在美国资本市场被抛弃的技术能在中国大放异彩。

  加上格力股东否决收购银隆,实际上,市场已经多次用脚投票,表明银隆主攻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前景渺茫。

  但是,董明珠一直一意孤行。即使董明珠能力再强,信念再坚定,也改变不了自然规律,改变不了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的特性。而这正是银隆市场上遇冷的主要原因。续航能力差,成本又高,不仅买家不买账,国家补贴也开始冷眼旁观。

  钛酸锂电池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它也有很多优点。钛酸锂电池安全性高,充电快,循环寿命长,可在零下40℃到50℃的范围内工作。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成本高,能量密度低。

  基于钛酸锂的原理性能,其能量密度很难有太大的突破。国际主流企业都做不好钛酸锂电池技术。而中国的基础研究又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更是难以获得突破。

  格力需要融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是董明珠入股银隆这一步实际上是一场豪赌。董明珠想做造车梦没问题,但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更稳妥、更普遍的电池技术路径。

  董明珠和格力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好的办法实际上是收购一家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汽车,董明珠完全可以先入局汽车制造,然后再选择电池供应商。钛酸锂不行就换碳酸铁锂,碳酸铁锂不行就换三元电池。现在把筹码完全压在钛酸锂上面,实际上就是在赌。一旦失败,很可能血本无归。
 

  目前,格力集团正在计划收购长园集团。长园集团主营电动车、智能工厂装备和智能电网设备。这表明了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而投资长园对于格力来说,显然要比投资银隆稳妥得多。

  不过,银隆并非被宣判了死刑。但银隆的自救和转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而银隆在上一轮的扩张中已经负债累累。现在IPO辅导又被终止,更是阻断了上市融资的路。

  银隆的这次危机,不知道董小姐还能不能撑得住

  来源:凤凰网科技
 

  6:新三板为什么终止挂牌

  1、可能是已经上市了
2、由于自身业绩原因,害怕被摘牌,所以自动终止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