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在象牙塔内的专业人士要接地气是非常难的

时间:2021-08-14 12:09

  我投资股市20多年,2005年之前一直在专业圈子,打交道的都是专业牛人,得到的很多都是所谓内幕消息,但遗憾的是总体算下来我不仅没赚到过大钱,而且感觉自己对股市似乎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我发现每一年券商研究所也似乎和我一样无知(研究所每年都会对未来一年行情做预判,但往往一季度没过完脸就打得啪啪响)。

  直到2005年之后,我才突然顿悟。

  2005年开始,疏远专业高大上,开始混丝投资者圈子,后来的成功让我明白原来这其实是接地气,为了给自己这个认识壮胆,我两次上延安去寻找走群众路线年开始,从看好中信证券,到2008年底开始战上海,再到2014年的抓十倍牛股及顺势癫狂,一个个都是完美的战役,可喜的是我的微博记录了我几乎所有的思考,所有精妙的判断,更有严密的逻辑分析,我无比自豪的是我做到了不删一条微博,更让我惊讶的是每一条微博每一个判断似乎都是那么加分,一条都不用删。

  为什么可以这样完美,其实不是我有多牛,而是背后有牛逻辑。

  1、A股市场趋势投资最赚钱,A股是散户占比较大的特色市场,散户行为研究远比行业研究有价值;

  2、A股是政策市,政府行为影响研究比个股内生赢利研究有价值;

  3、宏观决定趋势方向,微观影响趋势的长短,宏观研究比微观研究有价值。

  基于这个认识,结论就出来了:混开放的微博“丝”圈子比混封闭的微信“专业”圈子更有价值。

  微博最大的特点是“现象”的快速无限呈现,本质反而被淹没在茫茫信息流之中,现象和本质哪一个重要?专业圈肯定认为本质比现象重要,但我认为对股市而言现象和本质同样重要,80%以上的人其实是受现象直接影响的(听到有人叫着火了,看到大家都在往外跑,你的反应必然是跟着往外跑,这叫生存本能,至于是不是真着火了,那并不重要。)通过分析控制现象才能更好的抓住并改变本质。比如国家抓反腐倡廉,搞八项规定,处理违反八项规定的人,有人认为这都属于治标不治本,认为更应该从制度本质上下功夫,但大家应该知道其实我国并不缺反腐倡廉的制度,过去N多年也一直在力求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可效果并不明显,反倒是处理违反八项规定这样看是表面的,刹住了官场奢靡浪费之风。

  只治本不治标,事倍功半,投资更是如此,要专业更要接地气,这叫标本兼治,过去,在象牙塔内的专业人士要接地气是非常难的,玩惯了小圈子的人其实很难有大格局,底层人士的想法要想充分呈现更是难上加难。但,好在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象牙塔内的专业人士如果肯放下身段,是完全可以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接地气的,广大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及时的接触到来自象牙塔里的专业资讯,尤其是他们对现象的接地气解读,相信监管的趋严也将大大压缩小圈子通过内幕消息获利的空间,所以说,早一点走出小圈子,一定可以早一天受益。

  自2018年就开始说过,并反复强调过,认真选好行业和公司,耐心等待下一波非理性繁荣年的来临,多次强调2021年底和2022年的年初的时间窗口,这个是最值得期待的,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下半年了,已经出现了端倪,国家的压制的力量自然是最大的阻力,非理性的影响程度将被压缩,但市场的力量也是无比强大的,会暂时放缓,但没法消除,期待吧。

  中国特色的非理性牛市正在不断蓄积增量,只是还缺某种机缘,尚没有形成势不可挡的大势,不是不来,而是时候没到。

  2021年投资A股,最最重要的是要看公司未来的业绩变化的趋势,业绩未来趋势朝上将是成为牛股的必要条件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的思考是关于价值与成长。上半年的主要行情,应该是偏于成长的,而价值是受冷落和排挤的。价值与成长是股市里最大的两个分类,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是长期的,没有价值永不落,也没有成长没尽头,往往在价值之后就是成长,成长之后就是价值,你好好地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并且往往其中一种风格持续的时间周期不短,20年7月前的科技股行情归为成长吧,下半年的抱团则划分为价值,今年上半年又轮到成长,莫非下一波主角又是价值,今天的行情中,价值就是主要的,并且在指数上表现为上证上涨明显强于创指。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在板块行情中继续密切价值与成长谁更出色一些,并且因为关系到更长一段时间的未来行情,一旦确定,那么投资的配置无疑应该据此做一定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