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新增的第章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查到
聊聊只能用“市胆率”定价的港股生物B板块2021年08月09日 10:55 哈富资讯
如今的港股打新,赚钱是越来越难。时代天使固然赚钱,但97%的甲组客和70%的乙头客都是陪跑,一手盈利几万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很多自媒体大V带节奏,宣传避重就轻,只说一手赚多少,绝口不提中签率。港股打新绝对不是无风险套利,更何况是连估值都很难的生物医药-B板块了。
2018年,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牵头制定了两项重大改革。其一是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代码后缀加-W。其二是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代码后缀加-B。
具体法律条款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的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查到。
新规执行不到一周,歌礼制药首吃螃蟹,于2018年5月7日递表,8月1日挂牌。
截至2021年7月,共有近30只带B的医药股在香港主板上市。
我们打开东方财富pc端软件,菜单行情——港股——港股板块——行业分类,-B公司基本都在药品及生物公司板块里。包括大名鼎鼎的康希诺生物-B。
2019全年,生物医药B类股全年大跌超过10%。但由于2020年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B类股由跌转暴涨近60%,康希诺生物便是龙头。
为什么说又爱又恨?
因为很多-B类股在招股时,尚未盈利,PE市盈率估值法不能用。有些甚至连营业收入都还没有,完全就处在纯粹的临床试验一期、二期阶段,PS市销率估值法也不能用。-B类股又不适用PB市净率估值法。而且不同的-B类股研发主治的疾病又大相径庭,更何况新药研发失败概率其实很大的,研发周期又长,十年都是很正常的,而普通股民又等不起。该怎么给-B类股估值,是很头大的事情,弄得不好就是打新打得一身骚,亏本钱又亏利息。
那为什么又说爱呢?因为-B类公司容易出黑马,而且一旦新药上市,市场反馈良好,一款新药的利润就足以撑起公司上百亿的市值。康希诺生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走出最高8倍的行情,也是源于新冠疫情的“功劳”。由于拥有新冠候选疫苗Ad5-nCoV,公司实力较为强劲,又赶上了疫情对疫苗股带来的重大利好,股价一飞冲天。所以,亏损的-B类医疗股上市,股民们打新认购,其本质相当于天使投资。未来项目是大赚,还是持续亏损,心里根本都没有底。
光说无用。财爷带大家详细一遍2018年4月以来上市的-B生物医药股。
从2019年开始看,打新有肉的包括康希诺生物、启明医疗、康宁杰瑞制药、诺诚健华、康方生物、沛嘉医疗、欧康维视生物、永泰生物、再鼎医药、嘉和生物、云顶新耀、荣昌生物、心通医疗、贝康医疗、诺辉健康。首日涨幅都还是很不错的。
其他像复宏汉霖、亚盛医药、中国抗体、东曜药业、药明巨诺、德琪医药、和铂医药、加科思、兆科眼科、开拓药业、科济药业等,都是没肉或者吃面的。
开拓药业是2020年5月份上市的,挂牌价20.15港币,首日涨6.7%,之后开始连续阴跌。戏剧性的是,开拓在上市半年后,也就是2020年11月跌到最低的7块2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开挂药业,2021年4月份最高涨到82块,摇身一变成十倍股。
科济药业孖展认购逾200倍,实际超购434倍,至少散户认购热情还是高涨的,不少大V都是建议银行融资打满申购。但可惜国配认购倍数出来只有8倍,机构完全不看好。结果上市前暗盘放出来,没有机构接盘,都是散户互相踩踏。最终首日收跌9%不到。
进入2021年后,很明显可以感受到生物B打新越来越难。数量太多,阿猫阿狗都来了,鱼龙混杂,而且估值也普遍不含糊,根本没给二级市场留水位。除了像心通医疗、诺辉健康这种质地确实不错的,暗盘首日能涨一涨。其他的生物B新股,赌的成分很大。开拓药业是半年后开挂了,但你手里的某某药业-B会吗?
不过,2020年12月25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时发布《港股通股票名单调整公告》, 亚盛医药、康宁杰瑞制药、沛嘉医疗等6支B类医药股被纳入港股通名单。
可以预见,一旦时机来临,生物医药-B板块可以被南下资金配置,更容易起行情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