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经济常识:股利增长模型计算股票资本成本,股利

时间:2021-07-26 16:14

  1: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股权资本成本计算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股利增长模型 债券收益加风险溢价法
不同的方法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计算公式,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贝塔系数以及风险溢价部分。无风险收益率主要是长期债券的名义到期收益率(名义就是包含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贝塔系数取决于预测期间的长短(如果公司的风险特征无重大变化的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公司的风险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则应该选择风险变化后的期间,同时还取决于收益期的选择(不能选择两个极端 选择周或者月收益) 风险溢价(是权益市场平均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这个风险溢价部分应该选择较长的期间,并且是完整的期间,不管是衰退期还是繁荣期,这里考虑权益市场平均收益率,这个收益率的计算一般采用几何平均数来计算,几何平均数更适用于长期预测(复利现值计算 算两头 注意期数);股利增长模型就是第五章我们学习到的到期收益率的计算,这里我们主要来计算股利增长率,可以采取历史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三种方法。股利增长率的计算如果是短期持有的话,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根据历史数据),如果是长期持有的话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方法运用是有前提的,如果满足条件,就是保持四个不变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份,则可持续增长率等于股利增长率,则运用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股利增长率(期初期末的方法计算),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将不稳定的增长率平均化或者直接根据不稳定的增长率计算);第三种方法是债券收益加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可以根据经验估计(3%-5%)或者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权益收益率扣除债务收益率的差额)。

  2:财务管理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计算

  公司采用固定股利增长率政策的,则普通股的资金成本可按下列公式测算:
普通股的资金成本=第一年预期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1-普通股的筹资费率)】*100%+股利固定增长率
本题中,发行普通股的资本成本=2250*15%/【2250-101.25】*100%+5%=20.71%

  3:为什么股利增长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结果存在差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模型的区别 1、对风险的解释度不同。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证券的风险只用某一证券和对于市场组合的β系数来解释。它只能告诉投资者风险的大小,但无法告诉投资者风险来自何处,它只允许存在一个系统风险因子,那就是投资者对市场投资组合的敏感度;而在套利定价模型中,投资的风险由多个因素来共同解释。套利定价模型较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仅能告诉投资者风险的大小,还能告诉他风险来自何处,影响程度多大。 2、两者的基本假设有诸多不同。概括的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较多,在满足众多假设条件的情况下,所得出的模型表达式简单明了;套利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相对要简单得多,而其得出的数学表达式就比较复杂。 3、市场保持平衡的均衡原理不同。在CAPM模型下,它已基本假定了投资者都为理性投资者,所有人都会选择高收益、低风险的组合,而放弃低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项目, 直到被所有投资者放弃的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达到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为止;而在利定价模型中,它允许投资者为各种类型的人,所以他们选择各自投资项目的观点不尽同, 但是由于部分合理性的投资者会使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卖出高价资产、证券,买入低价资产、证券,而促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 4、CAPM模型的实用性较差。这种缺陷的主要来源是推导这一理论所必须的假设条件。比如,该模型假设投资者对价格具有相同的估计,且投资者都有理性预期假设等都是脱离实际的。总之,CAPM模型把收益的决定因素完全归结于外部原因,它基本上是在均衡分析和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展开的,这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5、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CAPM模型可适用于各种企业,特别适用于对资本成本数额的精确度要求较低、管理者自主测算风险值能力较弱的企业;而套利定价模型适用于对资本成本数额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的企业,其理论自身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其仅适用于有能力对各自风险因素、风险值进行测量的较大型企业。腾讯众创空间,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

  4:普通股资本成本计算公式

  Kc=dc/Pc(1-f)+G;其中:Kc--普通股资金成本率;Dc--第一年发放的普通股总额的股利;Pc--普通股股金总额;f--筹资费率。

  5:经营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经营定义 又称营业或营运,反映销售和息税前盈利的关系。 经营原理 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样,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在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就常根据计划期产销量变动率来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为了对经营进行量化,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把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系数”、“经营率”,并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经营系数也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在求得经营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 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系数)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销售量变动对利润产生的作用,被称为经营。由于经营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大小。经营的大小一般用经营系数表示,即EBIT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1)经营系数计算。 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常常使用经营来衡量,经营的大小一般用经营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第一,它体现了利润变动和销量变动之间的变化关系; 第二,经营系数越大,经营作用和经营风险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变,销售额越大,经营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则相反; 第四,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系数趋近于无穷大。 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来降低经营和经营风险。 控制经营的途径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率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经营 一方面是从经营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经营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系数越小,举例:如边际贡献=100,固定成本=20,则经营系数=100/(100-2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120,固定成本不变,则120/(120-20)=1.2<1.25,即经营系数变小,两者呈反方向变化,其他也一样分析。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经营系数越大经营风险则越大,如果单价和销售量增加,那不相当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吗经营风险就会越小的,经营系数也会越小,所以其与经营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经营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 F即固定成本 EBIT为息税前收益 Tcm为边际贡献经营理解一方面:是从经营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经营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系数越小。 举例:如边际贡献=100,固定成本=20,则经营系数=100/(100-2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120,固定成本不变,则120/(120-20)=1.2<1.25,即经营系数变小,两者呈反方向变化,其他也一样分析。 另一方面:经营系数越大经营风险则越大,如果单价和销售量增加,那相当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经营风险就会越小的,经营系数也会越小,所以其与经营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6:经营系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定义计算公式为DOL=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EBIT/EBIT)/(△/),△EBIT是息税前利润变动额,△为产销量变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