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基金要闻:农银理财总裁段兵:坚守资产管理本

时间:2021-07-06 03:10

    原创农银理财段兵:坚守资产管理本质,打造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

    来源:新金融城

    作者:段兵

    “资管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者和资管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资管机构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能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实现事先确定的风险与收益目标。资管机构需要这样慢慢建立起自身的口碑、品牌和市场形象。”6月26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理财子销售渠道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打造”研讨会上,农银理财总裁段兵表示。他强调,不能给投资者承诺收益,并不代表可以不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收益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尽力在事先约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可能产生的收益。

    会上,段兵从资管机构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资管机构的核心价值、资管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业绩基准的用途和意义,以及行业对打破刚兑存在的误区等五个关键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了资产管理的本质,并结合发达国家资管行业的特点,提出如何打造银行理财子核心竞争力。

    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邮储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丽娜、蚂蚁集团财富事业部总经理王珺对研究思路与成果做了阐述;段兵、兴银理财副总裁汤夕生发表主旨演讲。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孟辉、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刘智夫做了精彩点评。详见→实录理财子发展面临三大约束,建设渠道需坚持“长期主义”

    以下为段兵发言原文。

    一、理解资产管理本质需要厘清的五个重要问题

    相较于国外,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资管行业发展的模式及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投资者现状,深入理解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才能发展好资管业。要全面理解资产管理本质,需要重点厘清五个关键问题。

    1.资产管理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资金或者财产按照事先约定的合同条款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委托代理关系的解决,也就是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带来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

    消除信息不对称有两种办法:第一是被动的,监管机构制定规则来规范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者的行为,比如信息披露。第二是主动的,资产管理机构要向市场传递信号,与投资者建立信任关系,使投资者相信资管机构能够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合同约定的投资收益目标。

    资管机构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能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实现事先确定的风险与收益目标,资管机构需要这样慢慢建立起自身的口碑、品牌和市场形象。

    这里需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给投资者承诺收益,并不代表可以不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二是并不是收益越高越好,而是要尽可能在事先约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可能产生的收益。

    2.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要实现受托资产的保值增值。客户为什么把资金或者财产委托给资产管理机构来管理而不是自己来管理呢?是因为他们相信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比他们自己管得更好。资产管理的业务链条是客户通过渠道购买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产品,资产管理机构募集这些资金之后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这两个关键的动作,去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二是挖掘价值乃至于战胜市场来实现资金的增值保值。

    那些长期不能够给投资者财富带来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机构一定会被市场淘汰,会被投资者抛弃。因为投资者能够选择的资产管理机构有很多,他们会把资产委托给真正能够带来财富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机构。

    3.资产管理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资产管理与金融市场是双向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好的资产管理行业需要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做支撑,一个好的金融市场也容易孕育一个好的资产管理行业。

    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够。比如,我们都认同资产管理行业多投标准化债权资产和股票资产,但是标准化资产的容量是否足够支撑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出现资产荒?再比如,股票市场的表现能否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可持续的回报?很显然,如果要期待有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必然要有个广度、深度足够的金融市场。

    另一方面,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大而不强,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做法并不是真正的资产管理做法,也不利于去培育一个好的金融市场。

    4.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业绩基准问题。

    业绩基准(benchmark)在国外成熟的资产管理行业中是非常普通,也非常基础和核心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对业绩基准存在很大的误解和概念混淆。

    为了阐释清楚业绩基准,我们首先从投资哲学层面进行探讨:一种观点认为能够战胜市场,所以采取主动管理的方法;另一种认为不能够战胜市场,所以采取被动管理的方法。这里说的市场是使用一个市场指数来代表的,比如说我们用万得全a指数来代表A股市场。

    在主动管理中,一般采取绝对收益业绩基准,或者不设定业绩基准。绝对收益业绩基准是一个确定的收益率。一般来说,在理财或保险资管中比较常见。严格来说,所谓区间收益率是不适合作为绝对收益业绩基准的。

    在被动管理中,一般采取相对收益业绩基准,也就是说选择一个能代表目标投资市场的市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然后对指数进行复制和跟踪,在控制与指数的跟踪误差基础上,尽可能的去实现指数的收益,或者说超过指数的收益。由于这种方法不相信能够战胜市场,所以只要能够达到指数的收益率,就达到了投资目标。相对收益业绩基准在公募基金中比较常见。

    如果我们把投资目标比喻成射击目标,那么绝对收益业绩基准是一个固定靶,而相对业绩收益业绩基准是一个移动靶,投资目标就是在去射中这个靶,并且尽可能得高分。

    关于业绩基准的用途,最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业绩基准就是仅仅用来比较业绩的。认为一个组合的实际运作业绩比它的业绩基准高,就说这个组合表现优异,但是并不去看这个组合所投资的资产与这个指数所代表的市场资产之间的差异程度(或者说跟踪误差程度)。由此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实际组合与所选的业绩基准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股票组合,但却使用债券指数作业绩基准;再比如,一个债券组合,但它的业绩基准却是定期存款利率。实际组合所实现的收益率和业绩基准的收益率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东西,将二者作比较没有任何意义。二是使用市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但实际运行并没有根据市场指数去复制和跟踪。这表明组合经理把一个本该进行被动管理的组合做成了主动管理,从根本上背弃了合同约定,投资的结果必然偏离业绩基准。

    在国外成熟的资产管理行业中,业绩基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慎重的,业绩基准是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基本遵循。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大量可投资的指数,也就是这些指数的可投资性是非常强的。而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中,往往会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不能进行复制的指数,不具备投资性。这些指数不能用来作为业绩基准,但是很多资管产品却把它们作为业绩基准。

    5.关于打破刚兑的问题。

    打破刚兑是资产管理新规的一个重要精神。那打破刚兑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刚兑的实质是指资产管理机构承担投资的风险,而投资者获得收益却不需要承担风险。因此,打破刚兑的本质含义是让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在此基础上去获得投资收益。

    关于打破刚兑有三个错误理解:第一个误区就是,客户赔钱就是打破刚兑。如前所述,资产管理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客户赔钱只能说资产管理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第二个误区就是,让投资者赔钱来教育投资者。投资者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要让投资者理解他获得的收益是通过承担风险得到的,并且这里说的风险是经过资产机构管理后的风险。第三个是关于风险的误区,即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收益与风险的正向关系,并不是指所有的风险,而是指系统性风险,是通过组合管理的办法把个体风险对冲后的风险,即贝塔。

    二、发达国家资管行业是国内银行理财转型与发展的理想参考模式

    理财子公司发展可充分借鉴国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经验,以推动自身的发展。2019年全球资产管理总额(AUM)已达到近90万亿美元,从近年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规模大、头部化。从全球范围看,大部分海外资管公司增速放缓,但头部资管机构仍涨势迅猛,前五家增幅都超过了25%。

    二是业务模式成熟。第一类是提供全品类产品,以终端资源和分销渠道致胜的分销巨头类;第二类是以满足客户特别要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见长的管理机构;第三类是利用规模效应实现投资回报的Beta规模经营者;第四类是凭借深厚的投研能力或专业特长优势的Alpha主动管理者。

    三是各有特色,不搞市场业绩排名。有的是以被动型指数化投资为主、有的是主动投资特色突出、有的是精品店模式。纵观发达国家资管行业,没有一个会搞全市场业绩排名。

    四是科技赋能。财富咨询将呈现高度客制化、数字化,向“千人千面”和“智慧交互”发展,金融科技应用将进一步带动行业分化,能够提供系统性的科技资管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竞争能力壁垒。

    三、打造银行理财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深入探讨了对资产管理行业本质的理解,对标发达国家资管行业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后,立足于国内市场现状,打造银行理财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1.遵从客户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建立投资者信任关系。

    要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勤勉专业尽职,努力实现投资收益目标。同时,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做到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投资者对理财公司的信任关系,才可能奠定基业长青的基石。

    2.将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使命和核心价值。

    理财公司要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构建覆盖大类资产的投研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与其他非银资管机构构建合作共赢的理财生态圈。做这些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客户委托的资产保值增值。做真正的资产管理,用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打造和维护机构品牌和形象。

    3.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打造自身品牌特色。

    资产管理业务是一个谱系,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按照某一种模式来运行,因为他们的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尽管资管新规是统一的,但是不同资管机构应该是各具特色的。

    比如说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大规模参与股票市场的资管机构就没有什么含金量,似乎固收投资所需要的能力就比股票要低,这是有偏颇的。国外有专注于固收市场的超大型资管机构,如PIMCO。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投资领域才能打造具有特色的资管机构,要避免盲目跟随和模仿。

    4.树立严肃业绩比较基准自律机制。

    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是市场和客户选择的结果,资管行业有必要建立严格的业绩比较基准监督与披露机制。建立跟踪误差机制,对于最终业绩明显偏离业绩基准的机构,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应予以详细披露,确保各资管机构的投资策略设计紧紧围绕业绩比较基准来进行。让投资者理解收益是通过承担风险得到的,同时明白承担了哪些风险,是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的核心。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销售过程管理,强调组合本身的收益和风险的对比,而不是过分强调管理人的历史业绩,避免误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