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3亿油车老炮儿,正在被智能车机抛弃?
高通技术公司宣布与博泰车联网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进行合作。此前,博泰车联网的智能座舱系统在人脸识别、DMS、OMS等领域已拥有端到端的多模态交互能力。
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马桂林曾在接受亿欧汽车时表示,智能座舱是一个新事物,一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最后会发展成怎样的形态,仍是未知。“虽免不了出现堆砌的现象,但这是一个自然整合和淘汰的过程。”
现在车企和用户对于智能座舱的想象力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待到L4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普及,驾驶员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车企才能更好地做。
对郑凡而言,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是其主要购车标准。
“蔚来、理想,我现在也只是想想而已,买不起……”在的最后,郑凡笑了笑。
汽车智能化不可一蹴而就,激进不代表先进,过于追求舒适感可能带来的对安全性的反噬,这也是车企必须重视的问题。
“只有交互智能,才是真智能”
“现在智能汽车的很多功能都需要用户分心去操作,很多新功能在车型不同的情况下,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李奇吐槽道,“我觉得语音控制非常重要,实现交互的智能才是真智能。”
智能语音被认为是解决驾驶分心问题的主要方案之一。
随着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主流语音识别模型已经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主导,语音识别的准确率逐渐提高。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2中国汽车智能化功能模块系列研究-语音交互篇》数据,中国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从2011年的60%增长至2021年的98%。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智能语音市场规模的提升。
据亿欧智库调研,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座舱语音交互功能渗透率已达到86%。2021年中国语音交互乘用车端市场规模为22.2亿元,亿欧智库预测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元。
除语音交互外,视觉、触觉、手势等多样化的交互形式逐渐开始上车,诸如理想的手势交互方案等。
智能座舱是一锅大杂烩,车企要做出好味道并不容易。
汽车智能座舱有钱才有体验的魔咒逐渐被打破,诸如HUD等关键功能,价格逐渐下探,但距离全面普及,仍需一段路程。
在有限的价格区间内,汽车需回归用户需求的本质,吸取大多数人的建议,也要听见少数人的声音,这对车企来说,同样重要。
毕竟汽车,对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并非玩具,而是生活的伙伴和生存的工具,是围城之下得以喘息的一处空隙。
- 上一篇:8月10日华鲁恒升尿素价格下跌
- 下一篇:沈阳农商行顺利完成辽阳农商行等承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