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孤独的守墓人:用了10年,认全墓碑上的名字
广州市满族墓园大门上贴上了一张新告示:从这一天起,墓园暂停对外开放,恢复时间将视疫情情况决定。
不管逝者的亲属来不来,或者什么时候来,他都在这里守着。
老莫说,除了逝者祭日和清明期间外,墓园都很清净。有时巡园过后,他会坐在门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感知大门外活生生的那个世界。
渐渐地,他认识了越来越多前来祭祖的家属,家属也会常常跟他讲起关于自己祖先的故事,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他很高兴前来祭祖的家属和他谈心,那可以证明大家还是需要他的,不管是生者,还是逝者。
如今,老莫在这片墓园里守了有十个年头,平日里前来祭拜的家属都亲切的称他为阿锋,他很喜欢这个称呼,觉得这个称呼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像是生者与亡灵的纽带,一方面守护逝者的安宁,另一方面承受生者的哀思,在墓园工作归属感越来越强,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长久的沉默与倾听,似乎养成了他拘谨和平静的生活习惯,他不会主动向别人诉说起自己的故事,但也不拒绝人们对他的工作报以的感谢。只是每次说完寥寥几句,他就会马上回到自己的工作中。
对于看惯了生死离别、人来人往的人而言,人生与故事终究会淡去,不断飘落的树叶好像才是永恒。
守护这份安宁
每天清晨七点半,老莫会准时来到墓园,进入墓园后,就开始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巡园。
最初,这里只有300多个墓穴,曾经扩大过一次,如今占地1.3万平方米,共有1911个墓穴。巡园时老莫会一步步从山脚走向山顶,走过所有的墓碑面前,将墓园巡视一圈,检查这些墓碑是否安好,看到墓碑前的花倒了就会扶起来,墓碑脏了就用布擦干净,确保一切正常过后,才开始其它的清扫工作。
老莫说刚来的时候,祭祀的家属几乎都烧纸钱、放鞭炮,可墓园里树多、风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火灾。后来,大家开始慢慢转变,文明祭祀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用鲜花和水果祭祀。
老莫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每天看看那些鲜花和水果,枯萎和衰败了,就清理打扫干净。
清扫也是老莫一天里的重要工作 时代周报摄
“我从来不算巡视一圈需要花多长时间,每天上上下下,就把它当做锻炼身体,有些时候走累了,我就会坐在墓碑旁看着逝者照片里的容颜,读读碑文,看着蓝天休息一会再去干活。”老莫说自己用了十年,把墓碑上的名字认全了。
老莫说,在墓地的时间久了,也就看惯了生死离别,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令他揪心的故事。但每次还是会被悲伤的情绪所影响。“看到家属带着骨灰盒来,他们的哭声会让我很揪心,我能做的就只有看好墓园,守护逝者的安宁,抚慰家属,让他们放心。”
他也会看到年迈的老人,独自来到墓园,静静地坐在某个墓碑前,双手反复抚摸碑面上的文字,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家人将他接走。
对老莫而言,这份职业谈不上特殊,但是在传统观念里,死亡是最忌讳的事情,平时老莫难免还是得面对其他人对守墓职业的世俗偏见。遇到这种情况,老莫说他也只是挥挥手,不过多争论。
但如何排解自己心里的情绪,没人知道。他说有时候,会在某个夜里,买瓶啤酒到公园里坐着,看看繁华世界里的活色生香。
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 时代周报摄
在广州城里,这样的守墓人并不多,但他们几乎都有各自要守护的生者和亡灵,以及他们彼此的秘密。
又是一年清明节,以守墓为生的中年人,也要开始他一年中最忙碌工作了。虽然现场祭扫暂停了,对于老莫来说,工作和还是和往年一样忙碌。清扫墓园、修剪花草,每一个墓碑,都要在清明前进行一次清洗。
思念就像心里的杂草,割完一茬,又会长出来一茬。老莫说,今年大家没办法来祭扫,就只能帮他们把墓碑打扫得更干净一些,让逝者安宁,家属心里也会好过一些。
- 上一篇:心率慢又有早搏怎么办
- 下一篇:4月7日江苏华昌化工液氨报价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