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BIPV:蓄势待发的光伏新形态,跨行业合作或为新

时间:2022-04-12 06:34

  隆基股份溢价收购森特股份27.2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成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东,形成深度绑定合作关系,将重点布局BIPV领域。光伏制造与金属围护龙头的联手,开创了光伏企业与建筑企业股权合作的先河,或将打破跨行业协作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出BIPV市场拓展新模式。

  东南网架宣布拟收购“浙江福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1%股权,公司未来主营业务包括对既有建筑屋顶与新建建筑光伏发电项目的EPC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开发、投资,申办碳交易、电力交易资质并参与交易等。股转完成后BIPV将成为目标公司的研发重点。继隆基与森特之后,又一对建筑企业与光伏企业就BIPV达成合作,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所指,也存在差异化的切入思路与竞争策略。

  钢结构建筑与BIPV高度契合,协同发展相得益彰。钢结构建筑与光伏建筑均为建筑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都获得了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BIPV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工商业建筑与公共建筑,正是钢结构的优势领域;同时,相较于混凝土结构屋面,钢结构屋面可以与光伏产品实现更紧密的结合,与BIPV适配性更高。另外,高于混凝土结构20%-30%的造价一直是钢结构渗透率提升的掣肘因素,但与BIPV结合后,光伏发电产生的效益可以弥补其经济性上的劣势。

  
 

  东南网架EPC总包商的新角色利于BIPV的落地推广。在传统建筑工程项目中,钢结构企业以专业分包的形式参建,而金属围护作为轻钢结构的分支,分包规模一般还会小于钢结构。东南网架近两年大步踏上EPC转型之路,新签订单中EPC项目比例显著提高,意味着公司在建筑工程产业链中的位置向上延伸,能够从项目起始便深度介入,统筹负责设计和施工,这对项目早期导入BIPV方案,促进BIPV技术应用推广,真正实现光伏与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3)特斯拉+亚玛顿

  特斯拉:新能源王者,缔造2C户用光伏屋顶革命。特斯拉2016年收购SolarCity,正式进入屋顶光伏领域,主要面向欧美住宅市场。2017年,特斯拉首次推出BIPV屋顶瓦片产品Solar Roof,但受限于成本过高与安装难度过大未实现规模性应用。2019年10月推出的第三代产品Solar Roof V3,成本下降幅度达40%,安装速度、功率密度、转换效率等也有大幅提升,初始投资与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性初显,已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此番BIPV热潮即由此发端。

  
 

  不止于屋顶发电,垂直一体构筑能源生态圈。从2012年开始投建工商业储能项目,到2015年推出悬挂式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特斯拉打造能源帝国的长期愿景逐渐显现。Solar Roof的推广可以看作是特斯拉在发电端构建新能源生态的又一里程碑。当前Solar Roof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采取与电动汽车相同的线上直营策略,与PowerWall深度集成可令客户获得“自给自足”的完整体验。当然,光伏屋顶存在各种定制化要求,从线上订购到安装进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特斯拉在汽车销售领域发起的电商化革命已经摘得初期果实,网购发电屋顶,现下有如天方夜谭,未来或将成为现实。

  
 

  
 

  海外市场蓝图展开,供应链企业将深度受益。在光伏板块,特斯拉的自有布局偏重产业链下游,电池、辅材环节多依靠采购。在特斯拉全球化蓝图的带动下,供应链受益增长可期。从BIPV产品对各环节的影响程度来看,光伏玻璃的增长弹性最大。由于传统TPT背板耐候性差、使用寿命短、不透光等问题,光伏屋顶瓦片需要采用光伏玻璃背板,且对盖板和背板玻璃的强度、透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光伏产品转变为光伏建材的关键一环。

  
 

  亚玛顿:镀膜、超薄技术行业领先,超前布局BIPV。亚玛顿是国内最早进入AR镀膜玻璃领域的光伏玻璃深加工厂商,在超薄物理钢化玻璃领域也走在行业前列。公司深加工毛利率一度因原片产能限制受到挤压,随着母公司原片产能相继落地,正逐步形成原片+深加工一体化能力,盈利能力有望回升。公司在BIPV双玻组件领域的布局始于2011 年,近年来依托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了BIPV光伏玻璃市场,目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深度参与特斯拉供应链,稳定供货成长性明确。公司是目前国内已知唯一的Solar roof光伏玻璃指定供应商,自2019Q4起特斯拉Solar Roof产品投入市场后逐步放量开始向公司批量采购太阳能玻璃,对公司太阳能玻璃类产品的整体收入有较大的带动作用。据公司公告,2020Q1-Q3 BIPV产品销售占比由2019年的8.40%提升至20.46%。随着特斯拉Solar roof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有望享受BIPV为光伏玻璃市场带来的高增长红利。

  
 

  Solar Roof进军中国道阻且长,未来本土化生产或存机遇。特斯拉在光伏屋顶领域的扩张决心坚定,但Solar Roof在中国落地依旧面临很多障碍。一方面来自产品本身的不足:据已有案例反馈安装时长依旧过长,客户体验与人工成本均受到影响,数量众多的连接点还会带来较高的故障风险。另一方面,中国户用市场尚未成熟,其配套储能系统的适用性问题也会使其意图打造的能源生态体验大打折扣。鉴于特斯拉在能源革命中表现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其对现有产业格局的重塑能力可以发挥到何种程度尚无法预估。目前而言,Solar Roof仅在特斯拉纽约工厂生产,但若进入全球化推广阶段,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势必需要实现本土化生产,以特斯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届时将带来本土厂商切入供应链体系的巨大契机,成熟的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将成为竞争优势。

  ▍风险因素

  BIPV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目前国内多数BIPV项目处于自有项目配套或示范项目阶段,大部分终端业主、设计单位等对BIPV的理解和认可度仍不高。如BIPV在商业化进程难以实现较快发展,可能导致市场推广进程延后,增长低于预期的风险。

  BIPV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部分BIPV项目较传统彩钢瓦屋顶或BAPV项目初具成本竞争力,但初始投资仍然较高,且全生命周期收益率也面临项目长期稳定运行的不确定性。如果BIPV成本不能实现进一步较快下降,可能导致项目需求增长受到制约。

  政策及相关标准落地不及预期

  BIPV行业处于发展早期,有赖于节能建筑及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持续助力,且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也亟需进一步完善。如果政策和相关标准出台落地进度较慢,或支持强度较弱,可能影响终端投资的积极性,造成行业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

  随着光伏成本大幅下降,BIPV系统经济性已经显现,在政策驱动下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由于其光伏+建筑的双重属性,跨行业合作或为新赛道主流商业模式,我们建议持续关注积极合作前瞻布局的光伏组件、建筑建材龙头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