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估算股票价值时的贴现率

时间:2021-10-25 08:27

  股票价值的估价,此公式中的1+贴现率的t次方,和后面的1+贴现率的n次方,有什么区别吗,希望懂得来

   没区别,说的都是一回事,但是t是变量(从1到n),n是常量不变的。 与股票估值有关的一道题

   您好,刚才我专门问了长投学堂的小熊老师,他说这道题很简单,需要用到“戈登股利增长模型(Gordon Dividend Growth Model) ”。
公式如下:
V=Dt*(1+g)/(K-g)
下面给你小熊老师的QQ记录:
V——股票的内在价值;
Dt——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利;
g为股息年增长率
小熊之家(1009304882) 21:53:55
k——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
V——股票的内在价值;
Dt——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利;
g为股息年增长率
小熊之家(1009304882) 21:53:55
k——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
小熊之家(1009304882) 21:54:59
V就是10元股价
D0就是1元的红利
g就是每年红利再投资,可以带来增长20%
最后k就是我们找的用户要求的回报率
所有的值代入,解一元一次方程
好像是32%,我只是心算的,可能算的不对
-----------------------------OVER--------------------------------------
希望你看明白啦!
另外我问了小熊老师,他说这个模型存在很多问题,对股价的估值是很不准确的,股市瞬息万变,真的难以预料,一定要结合“护城河”理论和各种指标去综合判定,希望你好运啦!
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继续讨论,我们坚持的是价值投资的理念! 股票价值计算公式详细计算方法

   股票价值不是计算出来的,是根据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自动产生的,即双方愿意以什么价格成交,这个价就是交易价,一般买方多卖方少则价格上涨,相反则下跌,只有成交才能形成价格,和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是相似的。
挂出价位是告诉你股票买卖情况,可由此判断多头还是空头
股票也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价格是根据其价值及供求关系决定的
如果没有外部利好或利空消息,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股价走势,帮助你判断买还是卖,但其实现实意义不大。 计算股票价值

   按中国股票市场监管层的规定,上市公司每年要提供年报、中报和季报。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中,投资者要重视下面几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和项目:
(1)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这是股市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每股盈利付出的价格。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代表投资者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反之是并不看好该公司的成长性。公司的市盈率也是一个评价该股票投机和泡沫成份的指标。如果市盈率高并超出该股票的成长性,这是庄家和跟庄者的投机操作,这时投资者要离开该股票,防止掉入庄家和跟庄者的多头陷阱。
(2)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
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财务和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公司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对股东的回报能力。该指标可以用逐年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评价一个公司的成长性,也可以和其他公司进行对比,找出公司之间的经营差距。
要了解和研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构成情况。上市公司利润包括主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利润。只有主营业利润收入才是决定公司长期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靠买卖股票、资产置换、政府补贴、一段时期的税收返还和减免、处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收入以及其他营业外收入都不能代表公司的持久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营业收入利润长期处在总利润的50%以下,那么这个公司的获利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就值得怀疑。
防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陷阱和虚假利润。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将呈几十倍地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像力学中的作用一样,一头的长度就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个市盈率为30的上市公司,每股的净利润是1元,它的股价就可卖到30元。很多上市公司和庄家正是利用这个市盈率在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搞虚假资产重组和控制股价。例如流通股(总股本没有不流通股)是1亿股的上市公司,由于连年亏损进入ST行业,股价下降到每股5元。第二年,该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它的母公司无偿地获得了一个亿的利润,这一年达到每股1元的收益。上市公司在拿到1亿元的利润后,母公司便与庄家联手玩“重组”概念。在划出1亿元利润之前,他们在股票市场上早就投机收购了5000万股的流通股。这时得到一个亿利润的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中反映出该公司已“扭亏为盈”,每股有1元的“盈利”,庄家和跟庄者与上市公司联手把股票价格从每股5元投机拉升到30元。当庄家和跟庄者与母公司将把这5000万筹码卖出后,他们在股市上的投资收益再达到12.5亿元。这个巨额收益远远超过母公司无偿划出的那1亿元的利润。投资者如果仅以净利润的增加为标准来购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将是一种严重失误,最终掉进了上市公司的报表陷阱里。
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包装和陷阱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合法地增加利润和减少利润。如改变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延长或减少折旧率的年限,可使折旧费用减少,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反之利润减少。上市公司的应收账、呆账和坏账的处理也可用来调节公司的利润。如产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过低和过高估价也是上市公司增减利润的手段。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借款数额巨大,借款利息的资本化成为调控利润的手段。会计账目中的巨额冲销可以把公司以后的损失提前确认并把现在的损失延后确认。总之,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公司利润的名目繁多,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上市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利润。他们通用的手法是与母公司及相关的子公司搞合作投资,最后达到配股和影响股价的目的。关联的购销业务可以在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用转嫁成本的方法调控利润。关联的资产租赁和资金拆借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利润手段。
●地方政府的扶持和财政补贴可增加公司的利润。地方政府为了让一些公司达到上市标准、上市公司的配股标准以及上市公司摘掉ST和PT的“帽子”,地方政府通过采用财政补贴、减免利息、降低税收和低价给予土地资源等手段达到增加公司利润的目的。
(3)每股股息的分配
每股股息的分配是评价一个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一个重要指标。股息的分配包括现金分红、送红股和配股,股东从这些回报中得到投资的增值。尽管一些公司年年盈利,但从来不给股东回报,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投资者最好远离。每股股息的分配也应该从纵向和横向进行对比,挖出它的投资价值。每年回报递增的公司股票是长线投资的首选股票。
(4)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总股本
每股净资产体现上市公司的资本扩张能力。每股净资产逐年增加说明上市公司不断扩张壮大,反之不断缩小。
(5)市净率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把股价和每股净资产联起来,市净率越高,资产越优良。高科技股、IT行业和新兴行业都有较高的市净率。
(6)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给投资带来的收益就越高。
(7)成本费用率
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率反映每花掉1元费用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对于投资者来说,该指标越高,给投资者带来的利润越高。
(8)销售净利润
销售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润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给公司带来的净利润量,评价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该指标越高,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
(9)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这一比例越高,债权人的安全性越高。但这个比例过高,则表明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较低,流动资金闲置严重。一般流动比率为2左右较为合适。上市公司所属行业不同,流动比率也不同,商业类公司可偏低。
(1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应收账款周期越短,资金回收越快。否则上市公司的资金过多地滞留在应收账上,会影响资金正常的周转。
(11)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比率反映的是偿还债务的保险程度。从债权人来说,这一比率越高,偿还债务能力越差。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负债比率高,表明当上市公司资本利润率大于借款支付的利率时,股东所得利润将增加。
(12)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现金负债
现金比率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付能力,也是盈利的资本。过高的现金比率将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新股上市,新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很高,长期保持在过高的水平,说明现金并没有投到新的项目中去。 计算股票价值的公式

   股票价值=预期股息/存款利率 股票贴现率是什么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贴现率(Discount Rate)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贴现率有两种含意,第一种指的是一金融机构向该国央行作短期融资时,该国央行向金融机构收取的利率。贴现率的高低会影响各金融机构对客户收取的利率水准并间接影响其它金融市场,为一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各国央行对这种借款方式通常有所限制,所以当一金融机构需要短期资金时,一般会先寻求其他管道。各国央行制定的利率除了贴现率外,另外还有隔夜拆借利率(overnight lending rate),其中美国的隔夜拆借利率被称为联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
贴现率的第二种定义指的是将未来资产折算成现值(present value)的利率,一般是用当时零风险的利率来当作贴现率,但并不是绝对。
举个例子:贴现率为10%,明年的100块在今年就相当于100/(1+10%)=90.909090...块钱,到了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说,今年用90.90909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discount rate 贴现率
(l)联邦储备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2)计算某些资产的现值时所使用的利率。
贴现率(Discount Rate)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套算公式
因为存在着退税,所以才会出现外贸贴现率这个名词,才会有预计收入,不然的话外贸的贴现率就等于国家的汇率。
其套算公式为:贴现率=一般贷款利率/(1+贴现期)×一般贷款利率
假定汇率=8.07,退税率=13%
如果没有退税
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税
退税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额增值税来假设)
因此,买该产品的成本就只等于8.07-0.897=7.173。转换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说到了远期相当于用USD0.889买了现在1USD的产品。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是以利率为基础的。
利率是经济学、借贷和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利率有长短期存款利率和长短期贷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会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和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和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贴现率通常用于财经预测,企业财经管理和特定融资实务中的测算用字。例如,用适当的贴现率来预测经济发展、企业财务成长测算、投资预测与回报测算、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贴现率的确定均以相关年金期限和贴现率用途目的等情况以利率为基准调节相关因素(系数)而得,一般由行为单方自行估计确定。
因此,贴现率不一定大于利率。即贴现率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率。一般贴现率小于市场利率,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利用两者之差进行牟利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基准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年利率)=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 /360)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天衡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线万的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的扣折称做贴现率。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的利率。利率为正,或借钱要付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正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在改革以前,投资评价不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来的收益当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样,因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而还沿用老概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一个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甚至有的学者试图估计出社会贴现率的值。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关切,如何处理一代人以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涉及到贴现率的确定。一座寿命为30年的核电站,报废之后堆址清理及核废料处理涉及到巨额开销。但因为这是30年后的事,贴现到现值数额就很有限。所以贴现的概念使核电站的净现值为正,投资认为可行。再如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寿命可能是100年,现在几乎没有人去想一想三峡大坝报废之后的清理费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贴现概念是遥远的事今天不必认真考虑。更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其后果十分严重,但因为这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于是许多学者提出是否应当修改贴现率的概念。可是反对降低贴现率的理由同样是坚实的。从理论上看,贴现率为正是微观经济学必然的结论,要推翻它将使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生动摇;从实践上看,降低贴现率将使资金供应紧张,降低资金运用效率,而且在市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陷入了严重的逻辑矛盾。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专列了一章讨论环境问题中的贴现率;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观察》(1991年7月号)开篇文章就是讲贴现率与环境及发展关系。可是这些讨论从根本上并未能解决上述的逻辑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补救办法。贴现率为正的理论看起来完全正确,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碰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