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我们国家火电占比为成以上
大宗商品大幅度涨价情形下的拉闸限电,不少网络大咖给出了神乎其神的理解、解读,有的脱离了市场情况太主观、很片面。我们需要市场的、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第一,限电是因为缺电,缺电是因为煤价太高。我们国家火电占比为六成以上。在电价一直稳定情形下,火力发电的动力煤近期猛烈上涨创出了历史天价。火电厂目前越发电越亏钱只好普遍的降低机组负荷减少发电量,尽量减少亏损。这是完全的市场行为。
第二,今年缺电问题凸显,是因为疫情在世界泛滥,我们不得不为全球生产制造更多的产品,因此生产耗电量大幅度增长,电力供应更显不足。这也是市场真实情况的反映。
第三,国家上大宗商品涨价太多,航运价格涨价太多,双重挤压下我们生产产品的利润极其微薄,甚至有企业经常面临因为调不到集装箱不能如期供货导致巨额的违约金赔偿。这种情形下,还要努力扩大生产吗?潜心下来研发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做高精尖的产品不行吗?形势逼迫我们改变生产模式和产品供应结构。这不就是市场行为吗?
第四,我们承担国际上碳排放、碳中和的责任,必须降源消耗。而国内制造业所消耗的原油矿石大宗原材料以及铜铝铁锂化产电力等大宗商品,无一不是高耗能产品。这种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产品我们是不是应该加以调节、限制呢?
第五,我们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摆脱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这也是全世界的趋势。那怎么可能任由高污染、高耗能的低端产业看到商品短期涨价就无序扩张产能、短期膨胀、死灰复燃呢?
第六,从市场周期看,涨价领域企业蜂拥而至、猛扩产能,那么周期一过将来产品价格下跌、供过于求,一个个企业、一系列行业必将陷入困境,盲目跟风热点之后造成银行贷款的坏账谁来承担责任?现在不应该逆周期加以调节引导吗?这是不是符合市场客观规律呢?
梳理完成市场逻辑,那我们的股票市场投资思路也就清楚了。周期股领域已经是红海一片,资金过于拥挤,市场前景不太明朗,产品价格涨跌波动大,企业形势不好判断,无法预测2022年、2023年经营业绩的增减。看不清楚但风险机会共存的领域,可能暴赚也能巨亏,一会儿冰山一会儿火海,已经很不舒适,是稳健投资者是要规避的。
窃以为,股目前形势下暂时规避周期股范畴,可进入比较舒适的、理性的投资领域应当是:
1、高端制造中受上游产品涨价影响很小,但具备下游议价提价能力的行业或公司。
2、光伏建筑、氢能源具备实际产品和业绩板块。
3、汽车智能控制、机电控制领域。
4、医疗行业稳健增长、新药研发突破企业。
6、工业流程管理服务公司及软件公司。
7、工业母机及必备核心部件公司。
8、华为为主的体系重建公司。
9、以AI智能应用、VR光模块拓展为主的科技创新领域。
其中,最舒适的中长期领域为1、3、4、5,风口来临时涨幅或许比较高的为2、3、8、7,有可能意外收货的为8、9。
- 上一篇:可以继续中线持股
- 下一篇:昨日各指数午后低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