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原油析凝固点是不是析蜡点

时间:2021-09-24 20:28

  原油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化学性质
原油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什么叫析蜡点

  析蜡点是表征原油析蜡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析蜡后由于分散相蜡晶的出现 ,粘性流动活化能就增大这一特点 ,提出了依据活化能的增加确定析蜡点温度的方法 ,并将该方法与其它三种方法 (旋转粘度计法、差示扫描量热 (DSC)法、显微观察法 )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旋转粘度计法不适用于测定初始析蜡速率较慢、以及含蜡量少的原油 ;DSC法具有简便、耗样量少、再现性好的优点 ;显微观察法确定的析蜡点与试片厚度及透光亮度有关 ,其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 ;依据活化能的增加确定原油析蜡点 ,数据可直接取自原油粘温曲线 ,其结果与DSC法确定的析蜡点基本一致 ,且再现性好

  一般情况下,石油含蜡量越高,凝固点()。

  越低~~

  原油降凝法有哪三种

  1、物理降凝法

  这是一种热处理方法。该法首先将原油加热至最佳的热处理温度,然后以一定的速率降温,达到降低原油凝点的目的。

  (1)热处理对原油粘温曲线的影响

  热处理后,原油的粘温曲线发生了下列变化:

  ①析蜡点后,原油粘度降低;

  ②原油具有牛顿流体特性的温度范围加宽,即反常点降低;

  ⑧反常点后,原油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减小。

  表12-1说明,热处理后原油的疑点有明显的下降。

  表12-1热处理对原油凝点的影响

  原油产地

  W(蜡)×102 

  W(胶质+沥青质)×102 

  热处理前凝点/℃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后凝点/℃

  大庆油田

  34.5

  8.43

  32.5

  70

  17.0

  中原油田

  10.4

  21.2

  32.0

  85

  21.0

  江汉油田

  10.7

  24.2

  26.0

  80

  14.0

  火烧山油田

  20.5

  20.9

  20.5

  70

  7.0

  热处理后,原油粘温曲线发生的这些变化是由温度对原油中各成分的存在状况的影响引起的。

  (2)热处理对原油中各成分存在状况的影响

  原油升温对原油各成分存在状况可产生下列影响:

  ①原油中的蜡晶全部溶解,蜡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油中。

  ②沥青质堆叠体的分散度由于氢键减弱和热运动加剧的影响而有一定提高,即沥青质堆叠体的尺寸减小,但数量增加。

  ③在沥青质堆叠体表面的胶质吸附量由于热运动的加剧而减少,相应地原油油分中胶质的含量增加。

  原油升温后引起各成分存在状况的变化在冷却时不能立即得到复原。这意味着,原油降温至析蜡点时,蜡是在比升温前有更多沥青质堆叠体和曲分中有更高的胶质含量的条件下析出。由于沥青质堆叠体可通过充当晶核的机理起作用,胶质则通过与蜡共晶和吸附的机理起作用,因此处理后原油析出的蜡晶将更分散、更疏松,形成结构的能力减弱,因而热处理后原油的疑点降低。

  2、化学降凝法

  化学降凝法是指在原油中加降凝剂的降凝法。

  能降低原油疑点的化学剂叫原油降凝剂。

  在化学降凝剂中主要用两种类型的原油降凝剂:一种是表面活性剂型原油降凝剂如石油磺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胺,它们是通过在蜡晶表面吸附的机理,使蜡不易形成遍及整个体系的网络结构而起降凝作用。另一种是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它们在主链和(或)支链上都有可与蜡分子共同结晶(共晶)的非极性部分,也有使蜡晶晶型产生扭曲的极性部分。聚丙烯酸酯是一种典型的原油降凝剂,图12-4表示这种降凝剂在油中的一种状态。降凝剂中有许多结构与蜡分子相同,因而在析蜡时有可能与蜡分子共同结晶的非极性部分(烷基,箭头指处),也有使蜡晶晶型产生扭曲的极性部分(—COO—)。

  因此,聚丙烯酸酯有明显的降凝效果

  3、化学—物理降凝法

  这是一种综合降凝法。该法要求在原油中加入降凝剂并对加剂原油进行热处理。

  为将热处理与综合处理进行对比,可测定下列三种情况下的粘温曲线:即未处理原油的粘温曲线、热处理原油的粘温曲线和综合处理原油的粘温曲线。

  在进行热处理时,该原油被加热至85℃后冷却;在进行综合处理时,该原油在60℃时加入100mg/L降凝剂(乙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再升温至85℃后冷却。

  综合处理后的原油比热处理后的原油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表现在析蜡点以后原油粘度更低和原油具有牛顿特点的温度范围更宽(即反常点出现的温度更低)。

  表12-2说明,综合处理后的原油比热处理后的原油有更低的疑点。

  表12-2热处理与综合处理对原油凝点的影响

  原油产地

  处理前凝点/℃

  热处理后凝点/℃

  综合处理后凝点/℃

  大庆油田

  32.5

  17.0

  12.3

  江汉油田

  26.0

  14.0

  6.0

  任丘油田

  34.0

  17.0

  13.5

  红井子油田

  17.0

  8.0

  1.5

  综合处理后的原油之所以比热处理后的原油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主要于综合处理后的原油中既有天然的原油降凝剂(胶质、沥青质)的降凝作用,也有外加的聚合物型原抽降凝剂的降凝作用。也就是说,综合处理是热处理在降凝用上的延伸和强化。在某些场合下(如热处理后原油的性质仍不能满足管输的要求时),综合处理可起到特殊的作用。

  各种油的凝固点是多少

  特级初榨棕果油与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的凝固点大约为5摄氏度,普通的大豆油则为零下8摄氏度,而调和油根据配料的不同凝固点大多为2-13摄氏度。

  食用油的凝固点是多少度

  中国粮油学会刘立法博士指出:“跟水在0摄氏度下会结成冰一样,液态的植物油在存放温度低于某一点后都会出现凝固现象,任何纯净的液态植物油在存放温度低于凝固点时都会自然凝固,而且即使是同一油品,因生产批次的不同或温度变化程度的不同,它的凝固或浑浊的程度也不同,并不代表油品的质量有问题。特级初榨棕果油与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的凝固点大约为5摄氏度,普通的大豆油则为零下8摄氏度,而调和油根据配料的不同凝固点大多为2-13摄氏度。
专家还指出,食用油并不是在低温下越清澈透明越好,纯正初榨的食用油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重点。油品出现凝固现象其本身品质没有任何变化,只要适当温热,就能使其自然融化,可以把油品放在暖气边或是40-60摄氏度的热水中便自然融化。为使用方便可将食用油放在15摄氏度以上的室温环境,则不会发生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