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资本直很偏爱着自己

时间:2021-09-05 16:11

  你把别人建设得高高在上,那你的人生一定是自轻自贱,卑微渺小的。这个结论我一直都有,也从电视剧《理想之城》中得到确认。

  这个世界,每一个成功的人士,富贵逼人者,都是普通人用自己的敬畏筑就的。

  普通人很难不成为成功人士的建设者是因为文化和制度的缘故。很多人认为,王侯将相命中注定的,自己的命就是劳碌的,气可以争,但命改不了。这就是文化。

  说到制度,我们可以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举个例子。西方民主和自由是西方政治家津津乐道的,实际上,所谓普世价值观并不普世,因为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只是资本的自由和资本的当家作主。

  资本的手分配着社会的一切权力和资源,在制度的设计上,在市场与文化的创新上,资本一直很偏爱着自己。

  为什么资本主义如此发达,创造了如此多的财富,而美国的中产却逐年下降?就因为资本在财富制度上加剧了资本逐利的方便性和低成本性。

  传统的资本主义包括马克思所说的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如何嗜血,但他首先是拿成本来说服和动员市场,但互联网时代的资本主义是把一切成本都推向社会,把一切利益都收归自身。

  举个例子吧,作为传统垄断资本主义的传媒资本,他首先要拿钱出来建设电视台,请、来采写,要印刷或传播信号,这一切很多是免费的或是赠送的。电视台和报纸通过免费获得受众的注意力,然后,再将注意力二次出售,获得广告,赚取利润。

  互联网资本主义不一样,公司没赚钱时就上市,拿社会的钱来投资并提前确认自己的利润;出租车公司一般会为员工购买车辆,然后分期还,但一些出行平台是司机自带汽车等生产工具,自供劳务。相反,这些公司还要拿提成,拿管理费。一些媒体平台,要收取会员费,那怕你看的是雪莱的诗,你都得掏钱,但他的广告收入是他自己的。

  很不能让人理解的,在这些高高在上的互联联资本面前,个人没有任何能力反抗,但能反抗的地方,普通人却又津津乐道、心甘情愿地跪下。比如,某些明星的粉丝,要为爱豆进贡各种各样的金钱,无私奉献一切,包括身体。被污辱时,还要感恩戴得,把污辱当作粉丝福利。

  我说这么多,就只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你到股市来,你得把一个高高大大的自己带进来,把一个完完全全的自己带进来,而你是否是高高大大,是否是完完全全,就看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股市职业生涯规划。

  工农商学兵:在股市,你算哪一行?

  管清友劝散户不要炒股,说小散很难赚钱,但股市有1.9亿人注册,都不挣钱,难道人家是么?

  有人说,在股市,散户盈利状态是七亏一平两成赚,如果是这么低的盈利比例,怎么会有1.9亿的散户。

  其实,作为一个投资场所,股市肯定是能赚钱的,只是股民还没有形成一个职业化的认知,难以保证跨越牛熊地赚钱。工农商学兵,有人类以来,做这些行道,都是有亏有赚的,无论赚与亏,这些行当延续了数千年。

  股市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这种意识比跟热点找涨停股打板更重要,因为作为一种职业,他的意义就是生存,是无论牛熊,都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被股市朋友们称之为股农。农民是什么?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地操作农事。农民不会一年四季想着收成,他相信的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有理有节,有张有弛,有所忙有所闲,有所得有所失。

  作为股农,他会长期做一只股,像庄一样,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就做波段,摊成本,在低位赚钱,在高位赚股票。每一次上涨,都会把盈利减持掉,每一次下跌,会用变现盈利再次进入。

  股市工人会怎么做股票,我想的不深,在朋友中也没见过相应的玩主,但以商人的方式做股票,特别做期货,我倒是见过。有位北京的朋友说,一只股票其震幅往往会是涨幅或跌幅的十到一百倍。他的做法就是,将资金分成三份,用资金的分散来熨平股市的风险,获得震荡的利益。

  这位朋友,他看好一只股票,一般会拿一份做底仓,然后,用另一份对应做波段,把成本摊到负数。单边上涨或单边下跌就出来,从不涨到涨的慢到快涨,一般一个周期就基本上完成了。

  他强调的是从交易中赚钱,像小店主做小生意一样,从几分的生意做起,天天做。

  无论是以哪一个职业的方式来做投资,一般来说,有收益,不讲暴利,有风险,避开赌博式的风险才是真正的职业股民。

  作为职业投资人,最核心的就是保持职业生涯的持久化和可持续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低水平重复徘徊,那样无论是做什么都是没前途的。

  今天看到一篇博文,叙述了一位股友从赚150万到亏30万的故事,这种炒股方式就不是职业的,就是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

  股市在那,你如果职业化,总是有你的收益季节,有你的丰收季,如果是赌徒,一上股市,满脑子就是妄想妄念,那股市就是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