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不断抱团抱上去的

时间:2021-08-29 08:30

  央行网站的新闻稿称,近日与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联合召开会议,要求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强调,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受此提振,周四夜盘,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度收回日盘盘中2个基点的升幅。

  又是一个超万亿日成交!又是一个接近1.5万亿日成交!一批老咖们,来到今天这个行情,你还要叫喊【狼来了吗?】你还要拿外国数据来论中国A股吗?作为一个业内大咖不潜心去砖研业内分析,非要去做一个人人唾弃是流量网红。

  【】一个真正成功而成熟的特色A股股民,唯一前提就是必须理清中国中央对待市场的态度。这是必须的前提,这也是所有的超级牛散们,越级中坚机构们花费最多团队精力的功课所在。我入市26年来,从来都没有感受过中国中央对于A股有如下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中国央行从未有过如此政治站位,任何国家的央行都不会有我们中国央行的大局为重的政治觉悟。有了上下齐心,我们普通股民还担心中国股市不会崛起吗?

  【】历史上出现过多轮大牛行情,但真正的一轮大牛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改革引发的大牛。那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让利中小投资者们的一次普惠大牛。在行情表现方式中——出现的都是普张表现。而这一次的大牛,是中国中央对中国股市的第二次改革,是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改革,所以,真正政策受益的标的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从第一轮普惠大牛,涨幅最大的依旧是稀缺资源类股,其中山东黄金从低点到高点大涨了48倍。

  【】而这轮行情中,依旧未出现高达48倍的大牛,牛气爆棚依旧未现,未爆棚当然是稳健的,根本未到一批网红老咖们口里的【见顶论和泡沫论】。

  【】我家有矿我怕谁——我在公开的盘后中,已经持续了一个月的分享日志。这轮行情定调为中国中央对股市的第二次改革,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为科技创新而推出。而每个行业科技技术最离不开的就是新材料的支持。我家有矿我怕谁——是新材料分支中的一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分支部队。当然,铁杆小伙伴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充分理透到了我对这个新材料分支的重要分享。来到了今天,那些来炒股票的小兄弟们,终于能理解此举的原因所在了。

  最近碰到一个朋友,是个老股民,94年就入市了,能一直做股票到现在没有被消灭掉,炒股还是有点水平的。但这两年他说收益非常一般,平均也就10%,并今年很多时候市值还是亏损的。问他为什么,他说去年不敢抓核心资产股票,今年不敢抓锂电,芯片。而那些基金就是喜欢买这些股票。

  然后他还抱怨,说现在基金投资不理性,去年炒核心资产股,就是新基金接老基金的盘,不断抱团抱上去的,而今年,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已有16只新能源相关主题基金完成发行,7月份以来已有超20只新能源相关ETF完成发行。另外,8月份至少还有95只新基金蓄势待发,这里面还有10余只新能源行业主题基金陆续面世,后面打在新能源上的增量资金起码又是1000亿。这样下去不就是盯着各种电池、光伏、材料抱团吗?

  二,为什么散户难赚钱?

  但我和他说,千万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基金抱团在去年绝对是成功的,但自从有基金这行,抱团就一直存在,但实际基金也是有亏有赚。真正让一些机构资金在这两年收益脱胎换骨的原因,因为机构资金他们的投资方法本身就已经进化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都在利用各种「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操作,这一点在去年的行情中,看的最清楚了,去年9月后,机构交易量超过50%,都是机构资金在交易,以前那套低买、拉台、忽悠、出货,很难再行的通了。所以机构们都在跟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的决策机制学习,深入研究行为金融学,和长周期跨市场的数据对比,以量化「大数据」为操作依据,进行投资。

  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10多年没有进步了,包括那位老股民也是如此,当然就更加赶不上机构投资者的节拍了,所谓的越来越难做,本质上就是个人的股市认知与机构越来越脱节,被远远的摔在了后面,并且还无法理解。

  晚上,说说行情接下来的关键所在。刚才看很多朋友讨论,3400~3550附近反复震荡,后面有没有机会在继续向上走?实际,如果看看北上资金的变化,就清楚此刻行情突破与否并不重要了。下面是北上月度变化图,很明显,北向资金的操作也一直维持着大波段的操作。明显高速流入几个月之后,就有一次快速下降到低位,然后再大幅流入。7月的时候是明显的下行,8月目前开始拐头向上,那么从历史的规律上看,北向资金流出的日子都是短暂的,所以接下来的9月份,北向资金再度回到高水平上。而以之前的平均位置算,也得有600亿以上。所有后面的行情,指数未必就一定上涨,但是个股热点是极多的。

  所以后面的行情,指数上涨是大概率,个股进一步活跃则是板上钉钉,像和有机硅这样的活跃股票,后面还会更多。而我今天特地给总部资管部门的打电话,问问他们有没有各路资金的消息。回答我的是,公募死多不说,市场里很多私募、外资实际已经在逐步进场了。显然后面的热度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