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热点

此外通用机械 电子模具航空航天分别占据 %%%%

时间:2021-08-25 05:28

  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智能制造发展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发展一步,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

  近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与下文的十四五规划相比,工业母机这次被单独拎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攻关对象。从行文顺序看,工业母机排在今年火热的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之前,非常凸显重要性。

  工业母机到底是什么?为何工业母机如此重要?

  1. 机床就是工业母机

  从十五世纪机床雏形诞生以来,机床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逐步发展为精密化、自动化的机械,我们通常将制造机器的机器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简称机床

  按照材料成型的分类方式,机床产品可以分为金属加工机床、木工加工机床、铸造机械、机床附件、工具及量具量仪、磨料磨具和其他金属加工机械。此外,按照选择/移动控制方式,又可以分为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

  在所有机床产品中,金属加工机床是所有机床产品种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加工方式,金属加工机床又可以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

  3. 机床下游应用广泛

  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其行业上游是相关零部件和基础原材料,如钢铁、铸件、数控系统等,下游则涵盖传统机械、汽车、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国防、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工业等

  根据 MIR 睿工业发布的《2020 年中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市场年度报告》中的统计数据,2019 年仅汽车行业对数控机床需求占比就超 30%,此外通用机械、3C 电子、模具、航空航天分别占据 27%、17%、7%、5%。

  4. 主要机床厂商的关键零部件较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进口

  德国、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企业在技术水平、品牌价值等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地位,而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近数十年来亦产生了一批发展迅速的优秀企业,虽然国内厂商正加快追赶进度并不断提升自身部分机床零部件生产自制率,但在技术上,尤其是就高端数控机床而言,国内先进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与国外主要厂商存在较大差距

  5. 德日美机床全球领先,特定机床国内有自身优势。

  当前全球机床市场仍以德国、日本、美国的机床厂商为主,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 年数控机床产业数据》,营业收入前十名的公司全部被德日美三国的公司包揽

  当前国内主要机床制造商的收入体量与全球巨头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国内市场看,部分制造商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在特定机床产品中形成了自身优势。其中创世纪以钻攻中心和立式加工为优势产品,秦川机床在车床市场具备优势,海天精工则立足于生产各类加工中心,亚威股份在成形机床市场中占据较强的优势

  从全市场看,创世纪、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和亚威股份市占率位居前五,分别为 2.85%、1.57%、1.47%、1.06%和 0.98%。

  6. 制造业恢复增长带动机床需求增长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及出口增长,我国制造业景气开始好转。从工业数据来看,六月 PMI 为 50.9%,较上月微落 0.1 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延续稳定扩张态势

  2021年6月国内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 1.9 万台。1-6 月国内金属成形机床累计产量为 10.3 万台,累计增长15.7%。

  随着新能源汽车、5G 及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层次正在逐步提高。机床产业发展正呈现出由离散型制造技术向系统集成和智能制造技术转变、从批量化向定制化转变、从需求实现向需求创造转变、从投资型向投资兼顾消费型转变的新变化。,

  伺服压力机取代传统机械压力机大势所趋:对比传统的机械压力机,伺服压力机具备以下优势:

  1)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控制

  3)降低拉延速度,模具使用寿命提升 10-20 倍

  伺服压力机提升生产效率,降耗成本

  激光加工的主要特点及优势: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加工方式。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以及高相干性四大特点。

  下游产业景气带动激光器需求增长:随着智能制造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激光行业的下游产业如消费电子、新能源、PCB 电路板等加工设备需求持续增长。从行业收入规模来看,2013-2020 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从 89.7 亿美元增加至 166.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9.22%,全球激光器市场呈持续增长态势。

  我根据以上逻辑,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方面入手,精选出五只股票,供大家参考:

  1)公司是国内中高端金属板材成形机床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其数控折弯机、数控转塔冲床、钣金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卷板加工机械等产品产销规模稳居国内前列.

  2)亚威以伺服压力机为切入点,进军压力机市场,推动公司成形机床业务规模新跨越。伺服压力机对比传统的机械压力机优势明显,替代传统机械压力机大势所趋

  3)2019 年亚威与拥有面板行业领先的柔性 OLED 激光加工技术的韩国上市公司 LIS进行战略合作,推动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国产化。精密激光加工设备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及光学、显示、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

  技术面上,技术上看,股价震荡上涨,逐渐脱离底部区域,近期放出历史天量,主力资金大幅介入,本周完成回踩,即将迎来主升行情

  1)公司是我国3C钻攻机行业龙头,截止2020年公司钻攻机累计销量超7万台,占非苹果系供应链企业机床设备37.5%左右的份额。2020年切入苹果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公司在3C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2)公司通用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系列、数控车床系列,2018~2020年公司立式加工中心连续3年销量翻倍,跻身国内通用机床领域第一梯队。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然较低,高端机床国产化水平还较为落后,“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民营机床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3)公司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行业领先,并且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剥离精密结构件业务后,综合运营能力将得以凸显。公司目前3C业务产品多为大客户或战略客户,包括比亚迪电子、长盈精密等业内知名企业,客户信誉好。通用机床板块,公司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各个击破以求快速扩大品牌份额

  技术面上,中长期均线全部集中于一点,K线得到中长期均线的支撑跳空突破,并且成交量大幅放大,从指标看MACD和KDJ都刚刚金叉,具有强烈的短期突破效应。

  1)公司深耕数控机床领域超过21年,聚焦数控机床领域,在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领域市占率位居第一。同时,公司分别通过并购意大利MCM和新西兰Airwork完成业务向航空设备制造及航空运营服务领域的拓展

  2)公司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实力强劲,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红利释放。公司机床产品性能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持续加强与子公司MCM的内部技术交流,在促进公司业务增长的同时吸收机床领域的先进技术。在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国产替代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司实力居国产企业前列,有望率先受益

  3)公司高端航空装备业务技术领先、经验丰富,有望乘中国航空工业崛起之风、实现飞速增长。公司拥有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拥有自主开发的智能制造管理软件;同时掌握了纸蜂窝、铝蜂窝等航空零部件加工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蜂窝芯产品的加工基地

  技术面上,K线目前处于上升通道,每次大幅下跌后都会快速反弹创新高。从指标上看,KDJ刚刚金叉,MACD也要开始金叉。短期上涨动力较强。

  1)公司专注数控磨床设备领域,主要下游涵盖3C和汽车制造。从汽车发动机凸轮用数控双端面磨床起家,一直专业从事数控磨削设备及智能装备业务,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之一

  2)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领域的数控磨床,应用于3C领域的数控研磨抛光机,以及智能制造生产线,主要客户包括富士康、蓝思、捷普等行业一线C消费电子行业领先企业拥有多年和合作关系,公司专注并致力于满足市场和客户的最新需示。苹果为公司2020年度前5大客户之一

  技术面上,经过前期的W形态筑底,目前为第三浪启动点。短期看,K线跳空放量突破前期的高点压制,且KDJ和MACD都是刚刚金叉,上方无压力位,突破空间很大。

  1)公司以装备部件起家,逐步成长为国内数控机床领军企业;目前在机床产品向中高端升级的同时,大力拓展以机床为主要单元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业务,致力于成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2)公司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均值。得益于公司全产业链发展,2015-2021Q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均维持28%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向高档数控机床转移,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公司凭借其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与业内龙头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目前销售体系逐步向全国拓展,能更好满足下游终端用户地区分散的经营特点

  技术面上,前期W筑局部底,且K线刚刚以半年均线为支撑放量反弹,KDJ刚刚金叉,短期为超跌反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