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快讯

泉州基地电池级溶剂产能可实现电池级万吨

时间:2021-10-04 09:47

  碳酸酯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碳酸二甲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乙烯酯,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解液为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

  丙二醇为公司PO酯交换法的副产品。丙二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C3H8O2,与水、乙醇及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常态下为无色粘稠液体,近乎无味,细闻微甜。丙二醇可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在化妆品、牙膏和香皂中可与甘油或山梨醇配合用作润湿剂。在染发剂中用作调湿、匀发剂,也用作防冻剂,还用于玻璃纸、增塑剂和制药工业。

  2、生产、销售、贸易基础化工业务:以甲基叔丁基醚、液化气为主,环氧丙烷、二氯丙烷、乙腈产品为辅。

  从公司的营收来看,2015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2020年营业收入与2019年基本持平。2015年至2019年,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基本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基本维持2019年营收水平。2020年,公司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半,且该类营收占比趋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各类业务的毛利水平来看,碳酸二甲酯类产品毛利水平基本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20年达到30%左右的水平。其他业务毛利水平都比较低,毛利水平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营收占比比较高的MTBE业务毛利水平仅为-4.46%,混合芳烃系列产品也为亏损状态。

  综上,若考虑其他费用,公司除碳酸二甲酯类其他业务近年可能一直处于盈亏平衡甚至略微亏损状态。这也解释了2019年以来,公司也在有意控制传统化工业务规模,将人员和资源逐渐转移到更有效率、能产生更大价值的碳酸二甲酯类产品及其他新能源材料的生产经营上来。2021年9月18日,公司公告将两套生燃装置、丁烯装置停产,进一步聚焦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

  考虑到除碳酸二甲酯类产品外其他业务几乎不给公司创造利润,后续将基于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对石大胜华的价值进行分析。

  2020年,全球电动车销售电动化率为4.15%。中国为5.4%,欧洲30国为11.5%,美国最低,仅为2.2%。

  中国:2021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1475.6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147.8万辆,电动化率10.02%。1-7 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依次为7.2%、7.6%、8.9%、9.1%、10.2%、12.7%、14.54,持续向上。预测2021年中国全年电动化率可以达到10%。

  根据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在2021年电动化率10%预期可实现的基础上,经过四年发展,电动化率再翻一番基本可实现,2025年电动化率实现20%。

  欧洲:6 月欧洲十国电动车销量21.31 万辆,同比+158%,环比+35%。1-6 月累计销量91.08 万辆,同比+161%。1-6 月电动化渗透率分别为14.0%、14.3%、16.9%、16.0%、17.1%,19.3%,整体维持上升趋势。预计6 月欧洲整体电动车销量约24.0 万辆,1-6 月累计销量约102.6 万辆。预测2021年欧洲全年电动化率达到15%。预测2025年电动化率实现30%。

  美国:2021 年6 月美国电动车销量4.97 万辆,同比+96%,环比-8%。21 年上半年累计销量25.49 万辆,同比+131%。1-6 月电动化渗透率分别为2.9%、2.4%、2.9%、3.0%、3.4%、3.8%,整体维持上升趋势。预测2021年美国全年电动化率达到3.5%左右。预测2025年电动化率实现10%。(拜登政府宣布2030年美国电动化率将实现40%-50%,对于美国2025年电动化率处于合理偏低的水平,后续观察修正。)

  其他国家和地区:2020年电动车销量为19万辆,简单预测2021年在此基础上增长25%,且以此为基础每年增长25%至2025年。

  (以上2025年数据完全是拍脑袋,可能错的离谱,有待后续验证更新)。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全球汽车销量数据,最近五年全球汽车销量情况如下:

  各地区汽车预测销量按过去5年平均占比进行分摊,2020年销量占比受疫情影响不大,故未剔除,计算如下:

  2020年为疫情,全球汽车销量下滑,此前四年全球汽车平均销量约9200万辆,假设2021年至2025年全球汽车销量缓慢回升,2025年达到9200万辆。桉各地区占比预测未来五年汽车销量,并对相应的电动化率进行预测,最终预测电动车销量如下:

  按上述测算,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销售电动化率预计达到15%。

  2020年动力电池出货量190.5Gwh,对应电动车销量324万辆,简单测算单车带电量为59Kwh(动力电池其他使用占比较小,未扣除)。简化考虑按单车带电量60Kwh测算,未来五年动力电池出货量预测如下:

  2、储能类电池、数码消费类电池

  从2016年至2020年,储能类电池出货量从4.1Gwh增长至19Gwh,四年增长了363%,年复合增长率46.72%。假设2021年至2025年年化增长率为30%。

  从2016年至2020年,数码消费类电池出货量从39.2Gwh增长至50Gwh,四年增长了27.55%,年复合增长率6.27%。假设2021年至2025年年化增长率为5%。

  未来五年锂电池出货量预测数据如下:

  按每Gwh锂电池需要1100吨电解液,每吨电解液中85%为溶剂测算,未来五年需要的电解液溶剂如下:

  对于新兴科技行业,人们总是高估前五年的发展,低估后五年的发展。关于未来五年锂电池预测出货数据可能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个人总体而言认为中国、美国汽车的电动化率预测趋于保守,预测数据总体而言比较谨慎。

  锂电池行业空间还非常大,未来五年即使保持接近30%行业增速,2025年全球电动车电动率依然仅为15%。考虑未来碳中和的要求对储能的进一步需求,锂电池领域还有非常大的行业增长空间。值得长期投入精力进行跟踪。

  参考2021年8月6日的:关于未来五年锂电池市场规模研究

  2021年8月12日:关于锂电池电解液细分领域未来五年行业空间的研究

  1、品质控制能力:5个9纯度的溶剂,稳定的杂质体系,保障锂电池的安全及性能

  锂电池主要作为汽车动力电池,对电池的安全性要求极高,直接影响到车企的声誉风险,是新能源汽车的生命线。电解液中溶剂的的纯度及杂质体系的稳定性会影响电解液的安全性能,从纯度上只有石大可以生产5个9超纯度的溶剂(2021年7月QFII调研会议纪要),石大胜华可以全面生产5种溶剂(国内除石大外,仅有海科能生产5种溶剂),公司生产的溶剂纯度高,杂质体系比较稳定,公司对产品的品质控制能力强,大的电解液厂商出于对溶剂纯度及杂质体系的要求考虑,不会轻易更换溶剂的供应商,更不会降低溶剂的质量标准。

  2、一站式供应,确保电解液原材料质量,为电解液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溶剂、锂盐、添加剂组成,公司同时拥有 5 种电解液溶剂及锂盐六氟磷酸锂产品,形成溶剂加锂盐的配套,能够为电解液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2020 年 Q2 公司公告建设 5000 吨/年动力电池材料项目,未来将为电解液客户提供溶剂、锂盐、添加剂的全面配套服务。为电解液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一站式供应进一步保障了电解液溶剂的纯度和杂质体系的稳定,进一步提高电解液客户的粘性。

  3、大客户结构优势,占据先机

  公司与国内外知名电解液企业建立良好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国内外的主要电解液厂商:天赐材料、江苏国泰、新宙邦、三菱化工、中央硝子、韩国EnChem。主要以大客户为主,客户结构稳定,公司在大客户的获取上占据了先机,尤其是国外日韩的大客户,国际客户销售毛利较高。大客户对溶剂的的纯度和杂质体系稳定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对溶剂进行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认证周期,以日本三菱为例,用了8-9年的时间,才通过了5种溶剂的认证(20210719石大胜华专家会议纪要)。鉴于大的电解液厂商对溶剂的要求比较高,认证周期比较长,电解液厂商对公司具备一定的粘性,不会轻易更换溶剂的供应商。

  4、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电解液占锂电池成本比例低,溶剂占电解液成本比例较低,面临锂电池产业链成本压降压力较小

  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电解液的成本占整个电池成本的5%-8%左右,在电解液中溶剂成本占电解液成本低的30%左右。整个电池产业链中,动力电池最终使用者为个人消费者,成本上升可以有效传导给消费者,且鉴于电解液占锂电池成本比例较低,电解液中溶剂成本占电解液成本比例也不高,整个电解液领域及溶剂受到锂电池行业成本压降的压力较小。溶剂的行业格局导致溶剂价格上升空间可以打开,成本压力导致价格下降压力较小。

  5、产能布局合理,与主要电解液厂商共发展

  根据2021年7月16日,石大胜华电话会议纪要:石大胜华一共三个主要基地:山东基地主供日韩客户,包括日本三菱、中央硝子、韩国EnChem;泉州基地主供国内主要的电解液厂商,包括宁德凯欣(天赐子公司)、宁德华荣(江苏国泰子公司)、时代思康(龙岩、宁德时代子公司);欧洲捷克工厂主供上述电解液厂商在欧洲的工厂,包括天赐在捷克工厂,新宙邦、江苏国泰在波兰工厂,日韩三家电解液厂商在欧洲的工厂。公司溶剂产能布局基本涵盖主要的电解液生产厂商和电解液生产基地,产能布局合理。

  目前公司是唯一配套完整碳酸酯产业链的溶剂生产厂家,实现了上下游各环节原料供应,能减少对外部材料依赖,包括环丙烷、二氧化碳、甲醇等,上下游保持充分消化状态(比如上游材料没有反应完的甲醇会进入二甲酯装置再次循环),可以降低整个系统成本。当前公司po酯交换法生产DMC装置副产品丙二醇基本可以覆盖全部成本,DMC成本为0。

  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厦门大学开展产研结合的技术开发合作,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厦门大学科研优势,公司拥有小试、中试、量产平台,技术研发优势明显。

  根据2021年8月公司中报交流会议纪要显示,公司国内外客户比例为1:1,目前市场份额4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五、公司产能(主要数据来源为东方证券研报20210528)

  1、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垦利分公司(100%)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20210528)核心产品包括 8 万吨环氧丙烷、7.5 万吨电池级DMC,分公司拥有从丙烯到环氧丙烷到碳酸二甲酯的完整产业链。

  根据公司2020年报显示,垦利分公司2020年产能利用率为100%,2020年实际产出电池级溶剂DMC7.5万吨。

  2021年3月30日,公司公告投资7897.13万元建设2.5 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建设周期8个月,预计建成时间为2021年11月底。

  2、东营中石大工贸有限公司(100%)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20210528)EO酯交换法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同时副产低浓度碳酸乙烯酯,目前拥有产能约 4.6 万吨,是公司主要的碳酸乙烯酯生产单位。

  3、东营石大胜华新材料有限公司(83%)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20210528)目前经技改扩产后拥有 6 万吨溶剂产能,产品包括电池级 EMC (5万吨)和 DEC(1万吨)。

  截止2021年8月29日,持股比例如下:

  2021年3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胜华新材料11627.36万元建设5万吨/年碳酸甲乙酯装置,建设期12个月,预计建成时间为2022年3月。

  4、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55%)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20210528)分两期建设投产,路线为EO酯交换法,一期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各期产能情况如下:

  工业级碳酸乙烯酯为中间自用产品,最终产品为电池级碳酸乙烯酯、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二甲酯,以及副产品乙二醇。

  2021年4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2021年9月完成土建及设备安装,2021年11月完成设备调试后进入试生产,预计产能于2022年释放。

  根据2021年9月15日,公司会议纪要显示,泉州基地电池级溶剂产能可实现电池级EC2万吨,DMC产能提高至4万吨。

  二期预计于2023年建成投产。

  截止2021年8月29日,持股比例如下:

  (二)其他电池材料产能

  1、锂盐:东营石大胜华新能源有限公司(51%)

  锂盐:六氟磷酸锂。现有项目主要包括 5000 吨六氟磷酸锂,其中一期 2000 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已经投产运行,二期 3000 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仍在建设中,为公司六氟磷酸锂主要生产基地。该控股子公司为公司与韩国EnChem合资建立,生产的六氟磷酸锂目前仅供应韩国EnChem。

  二期产能释放时间待跟踪。

  截止2021年8月29日,持股比例如下:

  2、添加剂:东营石大胜华融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

  规划 5000 吨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其中一期合计1420吨,分别包括二氟磷酸锂 200 吨、四氟硼酸锂 100 吨、二氟草酸硼酸锂 100 吨、硫酸乙烯酯 20 吨、双草酸硼酸锂 100吨、氟化锂 300 吨、氟苯 600 吨。

  2021年1月14日,公司公告项目中的氟化锂(一期产能300吨)、氟苯(一期产能600吨)已开始试生产且产品调试合格,项目中其他产品的生产线尚在准备中。

  其他添加剂产能释放时间待跟踪。

  3、负极材料:东营石大胜华创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

  未来主要布局硅碳负极材料项目,目前规划 4000 吨硅碳负极产能,其中一期 600 吨,二期 1400 吨,三期 2000 吨。

  2021年3月30日,公司公告投资6194.96万元于山东东营建设年产1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月建设完毕。

  截止2021年9月产能:电池级溶剂有效产能 20万吨,DMC7.5万吨、EMC5万吨、 DEC1万吨、EC4.6万吨、PC2万吨。

  2022年年初预计新增电池级溶剂产能14万吨。泉州EC2万吨、DMC4万吨(根据原始规划设计产能为2万吨,20210915会议纪要显示公司说明产能可以达到4-5万吨,20210819会议纪要中也有提及),预计10月试生产;东营厂区5万吨EMC/DEC,预计2022年初生产;东营厂区2.5万吨DMC项目预计2022年初生产。

  1、行业增速放缓的风险

  2020年全球汽车销售电动化率为4.15%,鉴于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使用的经济性、方便性,且考虑全球各国继续推进“碳中和”,电动车在未来5-10年将迎来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我认为这种增长是不可逆的、在一定时期内是持续性,也是难得的。从2020年的4.15%,保持复合增长率29.30%,发展到2025年也仅为15%。我认为5年内整个锂电池行业增速放缓的可能性比较小。

  2、电池路线改变导致对电解液需求减少甚至无需求的风险

  目前技术成熟且普及率较高的为锂电池,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电池。未来在研且谈及频率较高的电池路线为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根据介绍,钠离子电池同样需要电解液。根据天赐材料2021年5月24日回复投资者提问中提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相似,均由电解质、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最大的区别是电解质由六氟磷酸锂变为六氟磷酸钠”,在溶剂中pc用的会相对偏多一点。

  东北证券:当前钠电池实际生产成本并无显著优势。尽管采用相对廉价的金属可降低原料成本,但量密度意味着更多的辅材和制造成本。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我们认为钠电池对锂电池的替代性实际上很微弱。考虑到钠储量比锂丰富,应当重视钠电池作为技术储备、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但不应过分高估其商业价值。

  至于固态电池商用,我认为目前谈论为时尚早,目前宁德时代、LG、比亚迪等主要电池厂商还在大力扩张产能,都是基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路线年内商用的可能性还比较小。鉴于固态电池成本较高,未来固态电池将作为传统电池的补充,短期完全替代传统电池的可能性比较小。

  3、行业内其他企业大幅扩张产能导致未来溶剂价格下降的风险

  我认为该风险也比较小,主要原因如下:电池级溶剂本身就是门槛比较高的精细化工行业,尤其是高纯度的5个9的电池级溶剂国内仅有石大胜华一家,能同时生产五种电池级溶剂的也仅有石大胜华和海科新源两家企业,所以其他企业新进入电池级溶剂行业和扩张产能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基于电解液溶剂对纯度及杂质体系要求比较高的特点,电解液厂商对溶剂认证周期比较长,不会随意更换溶剂供应商,这也会导致原有的电池级溶剂供应商在提高溶剂的产能时比较克制,一般是根据自身原有的客户产能扩张计划进行配套安排,否则就会导致产能浪费。

  4、公司遭受其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黑天鹅风险

  该风险不可预测,但是石大胜华生产基地较为分散,公司有着多年安全运营经验,相信公司管理层能继续管理好公司。

  七、五种主要溶剂历史价格走势

  通过鑫椤锂电公开数据收集最近三年每个月最后一天电池级溶剂价格走势如下:

  截止2021年8月底,各类电池级溶剂价格均有上升趋势,电池级DEC/EMC/PC均超过近两年历史最高价格,电池级DMC/EC接近最近两年历史最高价格。从2020年溶剂价格走势观察来看,电池级溶剂价格大致呈现7月底至10月底呈现上升趋势,10月底达到当年价格顶点,11/12月有所回落,2021年上半年高位横盘,2021年8月底开始走高并突破历史高位。价格走势根本上可能与汽车在全年按月销量分布不均衡导致对溶剂需求影响,溶剂储存难度极大,无法做长期大量库存,短期内市场供给弹性不大,故溶剂价格可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变化。

  今年8底溶剂价格已经呈现上涨趋势,如果延续去年的涨价规律,预计这波上涨趋势可能会延续至10月底,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