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投资作为种能力
财务自由的标准,我以前讨论过,很多投资者把自己搞得很拧巴,很纠结,执念很重,妄念很多。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能力与欲望不匹配。
所以,作为投资目标的财务自由,更像是欲望管理。财富自由,不是财富的客观分布状态,而是自己的资产与欲望是否相匹配。中产阶级,特别是精英中产,也可能达致财务自由的状态;富豪权贵,客观上财务自由,主观上未必自在,从王姓到马姓的首富们现在都过得远不及普通人开心。
主观标准,财务自由,重点不是拥有资产多少,而是对自己欲望的管理。
如果你是个生活简约的人,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财务自由努力不难达到。孔子评价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门第一弟子颜回就是一个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欲望管理已经悠然自得,随遇而安。
如果你是个挥金如土的人,欲壑难填,得陇望蜀,不管有多少金钱,只要欲望超过资产,那你永远是不自由的,是自己欲望的奴隶。
客观标准,财务自由,我的定义是,刨去债务和自住房产,持有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足以覆盖三年家庭生活支出,就算财务自由。只有越过这道门槛,你才有资格辞职,不依赖劳动收入,做个自由投资者,不劳而获。自由投资者的财务条件要有安全边际的话,你的资产内生的现金流至少覆盖三年的日常生活支出。这样才能生活质量不受资产价格波动影响。
普通人怎么实现财务自由?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财务自由这玩意儿,没有捷径,没法复制,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决定命运,努力只能增加劳动收入的数量。投资的回报率,很多时候与投资者的努力不存在线性关系;劳动的回报率,大多数情况下与劳动者的努力存在线性关系。
看开,放下,盈亏淡然,牛熊笑看,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过日子,养家糊口。不擅长炒股,就放弃,干脆就不炒股,买点基金就好。总之,股民不要勉强自己要发财要自由,纠缠着,煎熬着,既达不到目的,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多陪伴家人;交几个知心朋友,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多;培养一门兴趣爱好作为消遣,我记得《人民的名义》里有个孙连成,人家不在官场挤轧了,看看星星,倾注自己的心力,自得其乐,日子过得不错啊!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不要把别人或世俗的标准强加给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那部分钱。靠运气赚的钱,超出你认知的边界,迟早也得靠能力赔掉。
所以,投资作为一种能力,更像是知识管理。投资是学习的过程,是提升认知的过程,是拓展能力圈的过程。
投资是脑力劳动,就是阅读、分析、判断、决策。其中阅读是起点,巴菲特说过,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他每天花五到六小时阅读企业年报、日报等多种资料,光是日报就要读五份。199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说:“我认为我和巴菲特从一些非常优秀的财经书籍和杂志中学习到的东西比其他渠道要多得多。我认为,没有大量的广泛阅读,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投资者”。
巴菲特阅读最多的是企业的财报。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读完了公司创立之处到后来的一百多年的年报,还阅读竞争对手的财报。“我阅读我所的公司年报,同时我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这些是我最主要的阅读材料”。
除了广泛的阅读就是调研行业与公司。“你可以选择一些尽管你对其财务状况并非十分了解但你对其产品非常熟悉的公司。
然后找到这家公司的大量年报,以及最近5到10年间所有关于这家公司的,让你自己沉浸于其中。当你读完这些材料之后,问问自己:我还有什么地方不知道却必须知道的东西?很多年前,我经常四处奔走,对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雇员等相关方面进行访谈。……我一直不停地打听询问有关情况。这是一个调查的过程,就像一个新闻采访那样。”
- 上一篇:要善于观察并且等待机会的降临
- 下一篇:这份嗅觉能够嗅到致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