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基金要闻:私募多件拼单事件被罚 投资者如何避

时间:2021-06-20 12:27

     近日,中信证券某营业部4名员工因销售私募基金的违法行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规定》在警示信中直接指出,业务人员以“拼单”的方式诱骗客户购买私募基金。这也是首例私募“拼单”从业者受到监管处罚的情况。

     事实上,私募“拼单”并不新鲜。随着私募违约雷不断增多,涉及私募的刑事案件不断,私募“拼单”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位银行员工告诉壳牌金融记者,“如果私募没有问题,大家都会高兴的。一旦私募产品违约,马上就会出现纠纷。归根结底,多数都是鸡毛。”

     私募“拼单”缘何兴起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应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所谓合格个人投资者,是指具有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基金投资额不低于于10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于300万元,或个人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低于于50万元。

     但在实际交易中,虽然部分投资者还未达到投资私募基金的门槛,但他们仍积极或被动地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壳牌金融记者发现,在被动购买私募基金产品的过程中,不少亲朋好友邀请其他熟人一起购买;或者在金融从业者的鼓励下,然后合伙购买私人产品。

     在2020年6月,一家信托公司的朋友介绍说,他可以通过“集合订单”购买信托产品。当时,他介绍了一个期限为一年、收益率在6%左右的房地产项目,“考虑到6%的利率吸引力不大,我对房地产项目也不看好,所以最后没有选择‘拼令’。我最初的计划是拼写一个小的十万总体来看,私募产品的收入更具吸引力,10%左右较为普遍。一位银行员工告诉壳牌金融记者,“一般来说,明星私募公司的产品不愁卖。我们前段时间卖的一款私募产品,期限3年,收益率大概在20%-30%。

     很多人集中资金购买私募产品。感觉像是民间借贷。当我在柜台工作时,我看见一个人来办理业务,其他人把钱转给他。买了之后,带着分红,我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搬走。”上述银行员如果没有问题,大家都会高兴的。一旦私募产品打雷,马上就会有纠纷。归根结底,一地鸡毛。”私募基金单只上市纠纷逐年增多,近5年来刑事案件增加近7倍。

     私募“拼单”一旦暴雷,监管部门的处罚也会随之而来。近日,根据山东证监局发布的公告,中信证券(山东)股份有限公司某营业部4名员工表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私自组织客户“拼单”,首次受到监管部门的公开处罚。,公司违规销售“江苏高投黄金第一新三板投资基金”,包括未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产品风险;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私自组织投资者以指定客户名义募集资金购买基金;四是客户实名制管理要求未落实。

     根据《民间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山东证监局决定对四人发出警告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