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原报道 万物云财富闭环:科技与基石投资

时间:2022-09-24 05:58

  截至9月22日上午10点,万物云暂录得8809万港元孖展,未获得足额认购。另有市场消息指,招股最终定价为49.35港元,对应募集资金58亿港元。

  万科管理层此前被问及万物云估值问题时曾表达过“不追风口”的态度。其中郁亮8月底表示,分拆万物云不是“卖猪仔”,而是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万科最在意的并非万物云上市的短期市场估值,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支持它的进一步发展。”

  就全球发售而言,万物云或许已初步达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目标。

  据悉,基石投资者同意认购合计2.72-2.8亿美元,以上限价52.7港元计算,认购总数约4178.79万股,约占发售股份的35.8%及发售后总股本的3.58%。实际认购中,包括中国诚通及国企混改基金、UBS均按照中位数49.9港元进行认购。

  观点新媒体了解,万科与部分基石投资者存在过交集。比如2020年底,万科曾与中国诚通等股东设立国企混改基金,认缴出资总额707亿元,其中万科出资30亿元,中国诚通出资240亿元。当时万科董秘朱旭回应,参投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参与混改业务合作机会。

  淡马锡则于2021年成为万纬物流的四家战投之一。万纬冷链物流总经理陈君城接受观点新媒体时曾谈及战略股东带来的正面效应,包括获取对行业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股东旗下相关业务与公司产生协同。

  据万物云预估,假设超额配售未行使且发售价定为中位数49.9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7亿港元。其中约35%用于在特定街道发展浓度聚焦战略及推行“万物云街道”模式,25%用于AIoT及BPaaS解决方案开发,20%用于收购或投资,10%用于吸纳及培养人才。

  “万物云模式”也称为“蝶城模式”,万物云解释,它是一个战略性选择的分区,其中公司拥有多个在管物业,及员工可在20-30分钟内往返。在万科当下所打造的业务模式中,科技投入和万物云街道是两大基础。

  截至2022年6月底,万物云在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方面的合约建面约9.3亿平方米,在管建面7亿平方米;商企和城市空间服务方面,合约建面1.6亿平方米,在管建面1.4亿平方米。

  庞大的物管规模亦为万物云的聚焦浓度战略提供了助力,该公司在国内100个城市3402个目标街道中,已指定服务范围介乎3000-6000户家庭、6000-10000户家庭、超过10000户家庭的万物云街道208个、175个、148个。此外,潜在目标街道方面,预计获得4.2万个项目中的1.6万个,公司已侧重发展1.6万个项目中的1000个。

  按照计划,万物云拟在未来3年内优先考虑已达到临界质量的街道,并发展300个服务超过10000户家庭的万物云街道。目前该公司在深圳坂田街道的试点已带来实质性利益,上半年获得与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相关收入为6530万元。

  因而为了实现“万物云街道模式”的优化及全国目标,通过进一步提高浓度以提高服务效率显得较为必要。万物云提出,计划在目标街道内获取新的物业服务授权并对物业服务提供商进行收购。

  具体要求包括,被收购住宅物业服务提供商70%项目位于指定的3402个街道;地域上重点关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收购及投资机会;评估过程前三个年度内,在管建面不少于50万平方米,或至少有一年总收入不少于1500万元。

  收购标的方面,去年万物云收购的阳光智博,便为其扩大华东地区尤其是福建省的市场份额提供了便利。另据观点新媒体了解,2022年万物云还收购了包括济南福仁、联美万誉、桂林恒润、首万誉业、Green Castle及福州滨海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