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天价”海运费跌了,外贸生意好做了吗?
亚洲至美西价格降至每40英尺集装箱12104美元,为去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3565.33降至3056.98,降幅为14.25%;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5010.36降至4163.74,降幅为16.89%。
美西价格是6536.50美元,比上述提到的12104美元低了近一半。
随着在沪的外牌司机减少,最新报价又增加了1千元,且每日都会有新高。
舱位空余,货代们就显得更加忙碌。小董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不停询问新老客户的出货安排。“我有一个客户,说看到青岛陌生号码就不敢接,猜到是货代打的,一天能打来20个左右。”
舱位供大于求时,货代们也开始打价格战,低价抢货时有发生。尽管如此,有货代表示,近期揽货量较往年同期下降了两三成。
“相较春节前订单转化率少很多,经常是报完价就没下文了。”小董说,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忙着报价,但客户最终不能成行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还在等国外客户回复,拖车搞不定等。
货代业务与卖家出货量环环相扣。除发不出货的因素外,外贸订单量也有波动。
小林的鞋类主要出口以英国、意大利为主的欧洲市场。“一般客户订单最迟不会晚于5月份下给我们,6-8月是出货高峰期。”
小林表示,去年因为国外疫情,他的订单量暴增;但今年客户订单下滑较多,甚至比2019年还少。“我们问了原因,大概都是去年圣诞销售季远不如预计,造成大量库存,所以今年订单量锐减。”
还有国外客户称,现在从中国采购与他们在欧洲本土购买的价格已经相差无几,而且本土购买还不需要等待太长时间,也不会受海运价格影响。
小林表示,自家出口的真皮鞋货值比较高,但去英国一个柜子的海运费就占到货值的20%-30%,如果是低端鞋子海运费能占到50%以上。“这对外国买家意味着,原来10美元就可以买到的货,现在要12美元甚至15美元买,再加上进口关税,和他们直接在欧洲本土买价格都差不多了。”
此外,随着东南亚工厂复工复产,他还担心外贸订单的流失。
“外贸本来环节就特别多。”小吴说,“海运费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整个外贸大环境都不是很好。”
提高通关效率,加大信贷投放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外贸发展的环境更趋严峻复杂,面临诸多风险挑战。”4月中旬商务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了当下外贸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全球供应链瓶颈仍未缓解,通胀压力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下降;从国内看,本土疫情多点频发,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物流运输受阻,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供应链不畅,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4月出口增速正在放缓。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从4月单月来看,出口27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9%;而3月时,出口同比增长14.7%。这意味着,4月份出口3.9%的同比增速较3月份下降了10.8个百分点。
伴随境外产业链逐步恢复,我国出口的贸易替代效应相应减弱。出口订单外流现象有所加剧。
“受当前疫情影响,部分海外订单开始转移,虽然规模不大,趋势也不明显,但要迅速扭转这个局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对红星资本局表示,这需要政策层配合出口企业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尤其是加大对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出口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这一块贸易企业大部分是制造业的中小微企业,很容易遭受疫情影响和供应链扰动,需要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力政策及物流部门在微观层面通力合作来保障他们订单管理、成本控制和出口物流。”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着力保订单、提高通关效率、加大信贷投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外贸企业的力度。
针对近期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订单外流挑战,商务部表示,将千方百计助力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一方面办好、用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拓宽企业接单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对接海外买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田原认为,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主要是运输及库存的变化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比较大。一是运输及库存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受到侵蚀;二是物流不畅导致出口订单违约率上升;三是严重影响出口企业接单效率。
“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出口市场港口拥堵,集装箱周转期持续不畅,国际物流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同时国际疫情增加不确定性,运输价格会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
田原指出,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要从推进外贸创新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等三方面推进。“比如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作用;推动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同时指导外贸企业精准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