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四年投入超80亿:重押研发 商汤科技图什么?
3月26日消息 上市不过3个月的商汤科技+平台层+算法层,简言之,商汤在多条战线上研发的技术积累,最终汇聚成为AI大装置。
AI大装置解决了AI模型的工业化量产问题,使工业级人工智能模型生产成为可能。据财报,截至2021年底,商汤科技通过SenseCore生产出的商用模型数量达34000多个,相较于2020年底的13000个增长了152%。SenseCore也让商汤AI研发的人效逐年提高,2021年,商汤的研发人员每人年均生产的商用模型数增至5.94个,相较于2020年的3.45个提高72%,相较于2019年的0.44个提升了13倍。
而在人才储备上,截至2021年底,商汤科技已拥有4274人的研发人才队伍,占个员工总数的70%。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70多项全球竞赛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累计拥有11494件全球专利资产,相较于2020年底增长96%,其中78%为发明专利,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所幸商汤已经证明了其巨大战略投入的价值——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商汤科技非但没有因为高研发投入而陷入困局,相反,得益于技术与人才的驱动,商汤的商业化落地与盈利能力也已走在了业界前列。
根据财报,得益于SenseCore的支撑,商汤科技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四大业务板块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智慧商业版块实现强劲增长、智能汽车平台抓住变革机遇、智慧生活版块实现战略升级。而随着商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商汤科技的毛利率近年来也不断提高,从2018年的56.5%到2021年的69.7%。
AI技术的创新少不了长期、大量的资源投入来积淀技术优势,这更像一个蓄水开源的过程,唯有攻克并积累起强大硬核的技术力量,商汤科技才有机会在全球AI战场代表中国硬科技力量谋求弯道超车,甚至领跑新赛道,在这一逻辑下,或许市场应该对商汤这样硬科技核心资产给予更多的时间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