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大盘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时间:2021-11-26 10:35

  大盘指数如何计算的?

   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该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准日, 基日指数定为100点,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该指数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和全部B股的股价走势。其计算方法与深综合指数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新股的处理。
上证综指的计算,当有新股上市时,一个月以后方列入计算范围。
深证综合指数:
深证综合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4月3日开始编制并公开发表的一种股价指数,该指数规定1991年4月3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综合指数以所有在深圳证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即日综合指数=(即日指数股总市值/基日指数股总市值×基日指数),每当发行新股上市时,从第二天纳入成份股计算,这时上式中的分母下式调整。
新股票上市后“基日成分股总市值”=原来的基日成分股总市值+新股发行数量×上市第一天收盘价
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买卖时,将其暂时剔除于指数计算外,若有成份股在交易其间突然停牌,将取其最近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到收市后再作必要的调整。对于除权除息,由于保持总市值不变,因而指数保持不变。深证指数因编制采用的是先进的加权指数法,且抽样广泛,代表性强,不仅具有长期可比性,而且能正确反映股价运动的总趋向。
股票每天有涨有跌,当上涨股票占全部权重比例较大大盘就会上涨,反之就下跌。影响大盘指数涨跌除了全部股票的大多数上涨或下跌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权重较大的股票,也就是总股本较大的公司,比如:600028中国石化占上证综指的10.92%,他的上涨与下跌会影响沪综指的走向 大盘指数如何计算

   新上证综合指数: 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自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正式发布 成份股:指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新上证综合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基期指数: 1000点。 旧上证综合指数: 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成份股:是指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新上证综合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上证A股指数: 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发布 成分股:只从A股市场样本股中抽取 上证A股综合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所有A股的市价总值 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上证B股指数: 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发布 成分股:只从B股市场样本股中抽取 上证B股综合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所有B股的市价总值 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请采纳。 股票市场的大盘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深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介绍
发布时间: 2004-01-09
1. 指数种类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有:
(1) 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深证A股指数,深证B股指数
(2) 成份股指数:包括深证成份指数、成份A股指数、成份B股指数、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金融类指数、地产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企业类指数。
(3)深证基金指数
2、基日与基日指数
(1)深证综合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1991年4月4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为100。
(2)深证A股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1992年10月4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
(3)深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8日为基日,1992年10月6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
(4)成份指数类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1995年1月23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0。
(5)深证基金指数以2000年6月30日为基日,2000年7月3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0。
3、计算范围
(1) 纳入指数计算范围的股票称为指数股。
(2) 综合指数类的指数股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全部股票均用于计算深证综合指数,其中的A股用于计算深证A股指数;B股用于计算深证B股指数。
(3) 成份股指数类的指数股(即成份股)是从上市公司中挑选出来的四十家份股。成份股中A股和B股全部用于计算深证成份指数,其中的A股用于计算成份A股指数,B股用于计算成份B股指数。成份股按其行业归类,其A股用于计算行业分类指数。
4、计算方法
(1)综合指数类和成份股指数类均为派氏加权价格指数,即以指数股的计算日股份数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2)两类指数的权数分别为:
综合指数类:股份数=全部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数
成份股指数类:股份数=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数
(3)指数计算公式是
即日指数=(即日指数股总市值/基日指数股总市值)×基日指数
(4)指数股中的B股用上周外汇调剂平均汇率将港币换算人民币,用于计算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深证B股指数和成份B股指数仍采用港币计算。
(5)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市价(无成交者取昨收市价)计算开市指数,然后用连锁方式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市。
每日连锁计算公式:
今日即时指数=上日收市指数×(今日即时指数股总市值/经调整上日指数股收市总市值)
指数股总市值=指数股A股总市值+指数股B股总市值。
指数股A股总市值=∑ (指数股A股股价×指数股A股之股份数)。
指数股B股总市值=∑ (指数股B股股价×指数股B股之股份数)×上周外汇调剂平均汇率。
(6)基金指数的计算方法与成份股指数计算方法相同,以在深交所直接上市新基金单位数(即可流通基金单位数)为权数。
为保证成份股样本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成份股不搞终身制,深交所定期考察成份股的代表性,及时更换代表性降低的公司,选入更有代表性的公司。当然,变动不会太频繁,考察时间为每年的一、五、九月。
根据调整成分股的基本原则,参照国际惯例,深交所制定了科学的标准和分步骤选取成份股样本的方法,即先根据初选标准从所有上市公司中确定入围公司,再从入围公司中确定入选的成份股样本。
1. 确定入围公司。确定入围公司的标准包括上市时间、市场规模、流动性三方面的要求:
(1) 有一定的上市交易日期,一般应当在3个月以上。
(2) 有一定的上市规模。将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占市场比重(3个月平均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累加,入围公司居于90%之列。
(3)有一定的市场流动性。将上市公司的成交金额占市场比重(3个月平均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累加,入围公司居于90%之列。
2.确定成份股样本。根据以上标准确定入围公司后,再结合以下各项因素确定入选的成份股样本:
(1) 公司的流通市值及成交额;
(2) 公司的行业代表性及其成长性;
(3)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考察过去三年);
(4) 公司两年内的规范运作情况。对以上各项因素赋予科学的权重,进行量化,就选择出了各行业的成份股样本。 股市大盘指数是怎么算的?

   新上证综合指数:
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自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正式发布
成份股:指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新上证综合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基期指数:
1000点。
旧上证综合指数:
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成份股:是指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新上证综合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上证A股指数:
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发布
成分股:只从A股市场样本股中抽取
上证A股综合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所有A股的市价总值
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上证B股指数:
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发布
成分股:只从B股市场样本股中抽取
上证B股综合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期)
×
基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计算时的即时时刻
总市值
=
∑(每股市价×发行股数)
基期: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所有B股的市价总值
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上证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其中,调整市值=Σ(股价×调整股本数)。

  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

  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扩展资料

  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三点:

  (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上证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计算方法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

  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

  “新综指”当前由沪市所有G股组成。此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二个交易日纳入指数。指数以总股本加权计算。

  据统计,以2005年12月15日收盘价计算,“新综指”市价总值为3927亿元,流通市值为1425亿元,占市场的比重分别为18%及22%。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综指”占市场比重将逐渐增大。2005年12月15日,“新综指”市盈率为12.14倍,比上证综指低23.47%。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上证综指是中国证券市场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反映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公司概况的指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将不断有新的样本加入新上证综指。

  “新上证综指”元旦后亮相 样本全部为G股

  上证所宣布,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适应市场需求,上证所将于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发布新上证综指。

  新上证综指是中国证券市场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反映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公司概况的指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将不断有新的样本股加入新上证综指;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新上证综指将逐渐成为主导市场的核心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