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机构认为北交所开市有利于A股跨年行情
粤开策略认为,北交所开市走势大概率更加平稳。相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北交所81家首发企业之前均有过二级市场交易,目前价格可以部分反映其市场估值;且81家企业之前均在新三板市场有过直接融资,这也是其整体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结合北交所设立消息官宣之后精选层新股表现,北交所开市后,新股大概率将迎来平稳上涨,整体走势相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开市更加平稳。
海通策略表示,A股跨年行情有望展开。今年7月以来市场整体偏弱,借鉴历史跨年行情有望较早展开。从股票市场来看,11月到3月A股处于业绩空窗期,基本面数据披露少,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年报和一季报还有一段时间。同时,年初资金利率通常有所回落,开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相对更高。今年7月以来(截至2021/11/12)市场整体偏弱、宽基指数处窄幅震荡之中,期间上证综指下跌1.4%,沪深300指数下跌6.5%。借鉴历史经验,今年跨年行情有望提前在11月启动。
国君策略表示,地产悲观预期修正,结构切换的破局信号出现。业绩空窗期次新、主题行情活跃,恰好为结构切换提供布局窗口。市场交投情绪明显回暖,全A成交额连续7日在万亿以上,赚钱效应提升。结构上,机构对主流赛道基本面超预期的空间存在分歧,近一月基金重仓、茅指数、宁组合指数横盘震荡。下沉中小盘成为博弈型资金发力方向,市场上涨结构分化,小盘高贝塔指数跑赢大盘指数,次新股指数持续上涨,主题投资活跃。随着年底一系列重要会议的陆续召开,支持消费投资恢复、科技创新等政策的落地方向将进一步明晰,风险评价下行将驱动跨年行情徐徐展开,符合共同富裕、绿色发展的产业方向仍是中期布局重点。结构配置上,维持“站在风格切换的起点”与“低估值收获季”的判断,当前逢低布局低估值板块为最优解。
兴证策略表示,抓住三条主线月中旬以来市场经历一波调整,核心在于市场对于通胀乃至滞胀的担忧快速升温。部分投资者甚至担心会出现类似2011年的流动性收紧。但我们的判断是,“类滞胀”很难持续,投资时钟将转向“衰退”。10月中旬,随着大宗品价格回落,通胀担忧缓解,我们再次强调,主线将回归成长,科技科创吹响反攻号角。至今,我们首推的军工、新能源、半导体均已获得显著收益。而当前,这些风险因素都在逐步消退,担忧逐渐解除,风险偏好迎来抬升窗口,跨年行情正在启动。
东亚前海策略分析指出,“冬季躁动”渐入佳境,盈利切换有序展开。“冬季躁动”行情是传统四季度估值切换行情与今年前置的“春季躁动”行情的叠加。我们在《从“估值切换”到“冬季躁动”》中就指出今年四季度行情的特殊性,同时强调“把握‘冬季躁动’的节奏将是机构投资者决定今年最终排名的重要胜负手。”站在当下时点,“冬季躁动”行情已经全面启动,投资者不应过度拘泥于所谓“行情主线”,而应把握推动行情的内在逻辑。在投资者盈利预期逐步切换的背景下,市场结构主线将以传统行业(食品饮料、家电、金融、建材、地产)估值修复盈利预期弹性较大行业(农业、纺织、造纸、化药等必须消费品和信息、能源基建)估值切换高景气赛道(新能源车、绿电、军工)的估值提升顺序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