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

时间:2021-09-18 01:24

  近段时间,多家介入式医疗器械企业涌入港股,让市场感受到了这一赛道带来的一波小浪潮,而这也为百心安生物的上市带来重要契机。

  9月13日,百心安生物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据港交所资料显示,百心安生物在今年2月底就曾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6月通过了聆讯,但最终还是终止了上市计划。

  百心安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创新介入式心血管装置公司,致力于新一代全降解支架(BRS)及肾神经阻断(RDN)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冠状、外周动脉疾病以及高血压。

  百心安生物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多轮中外机构融资,在2019年10月完成A轮融资4900万元,2020年1月完成B轮融资2000万元;9月完成C轮融资2.11亿元;同期完成D轮融资5800万美元。

  百心安专注于以下两种疗法,一是全降解支架(BRS)疗法,为一种使用聚合物临时支架使冠状动脉于一段时间内张开的手术,而支架本身会动脉的神经;二是肾神经阻断(RDN)疗法,为一种低侵入性手术,利用射频或超声波消融破坏肾动脉的神经,而不会令动脉受损。

  目前,百心安已开发一款注册产品,并有八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其中,全降解支架在研产品,也是百心安生物的核心产品为Bioheart,是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使用的自主研发全降解支架系统。

  百心安生物为中国仅有的四家拥有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第二代全降解支架产品的国内公司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目前,中国仅有两款已商业化的全降解支架产品,且均为第一代全降解支架产品。

  肾神经阻断在研产品,百心安生物的肾神经阻断在研产品由安通开发,安通为一家于2011年在中国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由百心安生物于2020年9月收购。

  百心安生物是中国仅有的三家拥有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肾神经阻断产品的公司之一,百心安生物的在研产品第二代 Iberis预期将成为中国首款获批的多电极肾神经阻断产品。

  目前,百心安生物尚无获批准用于商业销售的商品,因此尚未有收入。不仅如此,百心安的亏损还在扩大。股东应占亏损由2019年的-2371.9万元扩长到2020年的-33.2亿元;由2020年中期的-1364.5万元扩大到2021年中期的-1.99亿元。

  据披露,百心安生物的绝大部分经营亏损均源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其中研发开支由2019年的2153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45亿元,2020年中期的1212.4万元增长到2021年中期的1.20亿元。

  行政开支由2019年的374.4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8155.6万元,2020年中期的201.7万元增长到2021年中期的1.04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百心安生物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6亿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预计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使用的全降解支架数量将达到92.1%的复合年增长率,由2019年约11,700个增加至2024年约306,300个,并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约1,289,000个。预计中国全降解支架产品的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人民币2亿元大幅增加至2030年的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8.5%。

  由于中国高血压的治疗市场服务不足,全降解支架有较大的市场增长机会。包括百心安Bioheart在内,现中国仅有四家国内公司拥有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第二代在研产品。

  百心安在成立七年间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一众资本的赏识,有赖于其专注介入式心血管装置的研发。在面向庞大、发展迅速且未获满足的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百心安有望通过其稀有的核心产品Bioheart及第二代Iberis从企业中突围。

  未来,百心安在推进后期在研产品进度的同时,也应加产品快商业化并且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毕竟让企业盈利才是其上市后的生存之道。尤其是像它这样的科技型公司,有必要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并继续投入研发,才能使公司在创新医疗器械这条拥挤的赛道上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