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金融

尤其是来自美欧厂的产能

时间:2021-09-16 12:57

  1、先导智能: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 258 万股,价格为 35.43 元/股,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327 人,包括公司公告本激 励计划时在本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解锁条件为:以2020 年为基数,2021 /2022/2023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50%/120%/170%;净利润率不低于16%/18%/20%,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即可。假设两个条件都恰好满足,则业绩也是符合市场的预期的,可以说是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进行了兜底。我们还是维持锂电设备今明两年业绩确定性极强的判断,调整下来还是值得看的。

  2、苹果秋季发布会:今天凌晨苹果召开秋季发布会,新品包括新一代iPhone手机、新款iPad以及iPad mini、新款苹果手表Watch Series 7,airpods 3代延后发布符合 Sh场预期,但是发布会整体上看,硬件创新幅度有限,苹果公司股价收跌。

  iPhone 13系列电池容量大幅升级,iPhone13的电池容量比12pro max更大,加上A15芯片的高性能,续航时长大幅提升。结构光模组经重新设计,所占空间减少20%,屏占比提升,新机5nm技术的A15芯片,图形处理性能大幅提升,iPhone13Pro和13Pro Max首次支持120Hz刷新率。光学方面,摄像头均不同等级升级,高配版支持微距模式。

  新款iPad 搭载A13处理器,相比前代,新款在CPU以及GPU性能上提升20%;iPad mini搭载A15处理器,搭载视网膜显示屏,尺寸延展至8.3英寸,CPU性能上提升40%,GPU上提升80%。

  iWatch亮度比前代亮70%,显示面积比上一代大20%,屏幕比前代能多容纳50%的文字,充电速度提升了 %,但续航仍为18H,将于今年秋季晚些时候上市。

  总体来看,iPhone创新的进度有所减慢,今年新机创新有限但续航内存显著升级,性价比较前几代有提升。随着手机、手表以及无限耳机的创新陷入瓶颈,消费电子更值得的仍然是VR/AR赛道。

  4、北向资金:隆基股份流入超9亿,贵州茅台流出超8亿。

  随着石墨化价格上涨,璞泰来对LG动力/消费电子、三星消费电子等海外重要客户完成价格上涨,而对国内宁德时代未涨价(等待新产品涨价契机)、中航锂电实施预付款。

  国内隔膜第三名中材科技,预计明年母卷产能15亿平,有效出货12亿平,其中海外2亿平,国内10亿平,预计国内单平净利5毛,海外单平净利1元,预计贡献7个亿。在之后,市场逐步认可了中材科技的隔膜业务,我理解跟星源类似——大家发现它们过去盈利不及预期的部分原因是客户结构问题,也就是外资大客户占比不足,但目前也都在解决当中。

  短期市场担忧电池环节宁德/亿纬/欣旺达(市场担心原材料涨价),科达利震裕科技(担心铝价导致原材料成本提升),三元正极材料华友钴业容百科技长远锂科(担心铁锂对三元的冲击)。

  2、白酒:今天白酒整体下跌,一方面是社零数据低于预期消费普跌,另一方面是又有税收相关的传言等。昨晚水井发的员工持股方案,有人觉得业绩解锁目标太低了,首先这次不是股权激励而是员工持股,更多是福利性质。这个收入增速的要求确实很低,基本就是想送钱,朱总一直没股份,这次72万股里,朱总最多占了14%,目前已经有浮盈五六百万了,对于朱总所做的贡献不算很多,但对于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说明新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决心很大,大股东的支持力度也较大。这次员工持股对象有66人,在高端化的关键时刻对骨干人才的需求很强,员工持股是个很好的工具。落实到投资端,全国化的次高端景气度还是延续的,政策不确定性短期难以消除,高端酒被掐住价格年内破了提价逻辑,但需求景气度仍在,从8月社零数据看,维持比较高两位数增长的主要就是烟酒类,过去多年韧性极强的化妆品板块都是0增长,餐饮更是直接进入负增长。

  3、半导体:大摩近日发布半导体行业报告,认为汽车以及伺服器芯片紧缺的主要瓶颈在于马来西亚feng测厂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台湾地区的晶圆代工已经不再处于短缺状态。

  大摩分析指出,全球14%的晶片feng测产能位于马来西亚,尤其是来自美欧IDM厂的产能,如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及英飞凌,但受疫情影响,马来西亚工厂自6月开始实施部分封锁,直到9月上半月,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47%,导致下游厂商继续超额预定PMIC、MOSFET及MCU,进而导致产业链反馈芯片持续短缺,预计马来西亚的晶片产能可能会11月及12月显著改善。大摩指出,汽车及伺服器产能目前仍受到影响,但被压抑的需求可能会今年底释放。根据大摩的中国汽车及电动车分析师称,由于马来西亚封城,中国汽车及电动车产能仍面临车用晶片短缺的巨大影响;伺服器产能也受到特定电源IC的限制,如德州仪器、万有半导体及安森美的电源IC,这将进一步压迫 4伺服器DRAM的价格,若马来西亚的封锁措施改变,全球汽车及伺服器产能将恢复。

  大摩认为,整体半导体需求可能被高估了,事实上他们已看到智慧型手机、电视及电脑半导体需求转弱,且发现LCD驱动IC、利基型记忆体及智慧型手机感测器存在渠道库存问题,因此预计台积电及力积电等代工厂,最快会在今年 四季度削减部分订单。

  总体上看,我们近期多次在复盘中讲到对于接下来半导体板块的观点,和大摩此篇报告的观点是一致的,因为存储芯片拐点,意味着行业景气周期见到拐点。也就是行业供不应求结合和国内国产替代,只剩下了后者。接下来重点下游需求有支撑的新能源汽车和iot上游芯片设计公司,以及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的环节。

  4、光伏:本周多晶硅价格继续小幅上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6-2 万元/吨,成交均价小幅上涨至21.38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71%;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4-21.7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1.15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62%。一线大厂复投料主流成交价在21.5万元/吨左右,个别高价散单成交价在2 万元/吨。截止本周,硅料企业9月份订单基本已全量签订完毕,甚至有个别企业10月份订单也几乎签订完毕,故大多数硅料企业本周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基本无余量可供,只有个别急单、补单以相对高价成交,因此小幅拉升了本周硅料成交均价。

  本周硅料价格延续涨势的根本原因,仍是由于硅片企业开工率持续提升导致硅料环节供需错配度逐步恢复至上半年状态,在此过程中,阶段性供不应求现状继续支撑硅料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个别企业单晶硅片价格上调,一方面是硅片相对短缺的供应支撑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一体化企业在价格上涨后在保障下游利润方面仍有相对优势。而非一体化的硅片企业价格调整尚需考虑电池片、组件环节的接受度,若涨价导致对应的下游企业开始减产,则硅片和硅料需求将再次收缩,价格也会陆续进入调整阶段,故预计非一体化企业硅片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以目前非一体化硅片企业相对持稳的价格和开工率来看,硅料价格短期内也将延续持稳微涨的态势。

  另外几家胶膜企业今天发布涨价消息,胶膜价格跳涨35%,粗略测算EVA胶膜价格达到17-18元/平方米。受EVA粒子紧缺影响部分胶膜厂出现了缺货现象,开始向下游组件厂砍单,如果后续情况得不到好转可能会影响十月份和十一月份部分组件厂商开工率。

  今天8月社零数据公布,中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5%,低于预期的7.4%。前值为8.5%。严重低于预期的社零数据再次确认了消费的疲弱。关于消费板块,发现主流看法很多认为右侧布局会优于左侧布局。主要原因:一是有关一些消费板块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政策扰动仍可能存在;二是在共同富裕的大政策背景下,高端消费品例如白酒难以提价——好处是景气周期会延长,以往支撑高估值的提价逻辑被打破,市场需要新的公司增长逻辑;三是共同富裕政策的推行虽然会刺激消费总量,但是也会改变消费结构,过去强势的子板块在未来可能不再强势,一些新的成长逻辑也可能会冒头,现在关于消费格局的改变方向尚不明朗;四是因为居民收入等原因,整体消费疲弱,尚未看到拐点数据。

  市场的方向也不需要我说了,就是光伏锂电周期反复上演,周期会有一些政策扰动,但光伏锂电的机会在未来几年不会停;至于医药,从目前来看,验证了近期一直说的,就是CXO逐步开始走出来了,尤其是一些二线CXO企业吧,消费还在磨底,但消费数据很差,会延长板块磨底的时间吧。